中國未到減息時

近期中國的經濟數據並不樂觀,令人聯想到外圍經濟復甦隨時未如理想,將會對中國造成新一輪衝擊,市場又再憂慮中國會否出現硬着陸。

市場對中國的減息預期正開始形成。這種預期背後看似有一定道理,一來多個新興國如巴西及印度已先後開始減息;二來中國通脹已見回落,非無減息空間。那這種預期又會否成真?本文嘗試為大家解讀中央放鬆銀根背後的決策思路,以分析人行會否減息。

中央高層只餘一年任期,需處理的任務多不勝數。總理溫家寶也明示了推行改革的決心,在經濟改革上更是絕不手軟。在「以民為本」的治國思維下,民生最關注的議題就是總理最迫切處理的問題。

這些焦點包括樓價過高問題、防通脹重臨、經濟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為民間資本創造投資渠道等。其次就是循序

漸進推動中國經濟市場化,這些包括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及逐漸減低政府對內地物產價格的干預等,為下屆政府真正步入市場經濟開啟坦途。

認清中央思路 勿會錯意

上述問題各自有其背景,與○八年經濟蕭條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八年的問題是「信心危機」,國務院要做的是讓「信心變黃金」,故此中央「全方位放水」成了不二之選。今天中央面對的問題是複雜而多樣的,非單純增加貨幣供應量就可解決問題,這點可謂中央近期的決策思路主軸。

三月初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曾表示:「貨幣宏觀調控要以M2為主,不能同時兼顧貸款總量和貨幣供給總量」,「控制貸款是調控貨幣供應的直接有效手段,但貸款與貨幣供應之間,只是正相關,沒有完全對應的關係」。三月中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為市場給出了更明確的解釋,指出了「貨幣政策是總量政策,結構調整主要是靠信貸政策,這兩個政策的名詞還是有所區別的,貨幣政策主要管總量,信貸政策指導大家要按照產業優化的方向。」

上述兩人的講話正好解釋了中央對貨幣政策的掌握。如果單純看到內地銀行首季信貸業務疲弱,又或看到外貿出現輕微逆差已作無限聯想,無疑是未能理解中央將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差異化看待的本意,這是只見樹木不見樹林。

事實上國務院過去數月來正不斷公布新政引導資金流向中小企,內銀也加大對中小企貸款的宣傳及投放,部分更發債券融資以獲得資金向中小企貸款。不難看出中央對銀行的貸款政策及方向具有強烈的引導性。

降存備率謹慎 減息渺茫

這裏打個比喻,減息和減存款準備金率就好比「水源」,內銀的貸款業務取向就是「水喉」,中央要先做好政策配套,確保「水喉」是射向目標方向才可「放水」。

筆者預期,未來中央在減存準率一事上仍會是極之謹慎,即使最終總放貸量未如理想亦不打緊,只要確保銀行的資金投放有利調整經濟結構,且能提振內需即可。再者外圍經濟充滿暗湧,中央有必要留有一手。中央未有迫切需要出手,正好趁通脹回落推行價格市場化改革(如日前提升內地成品油價)。

至於減息,這已是更後一步的事情了。現在中小企面對的是銀行資金不足無錢可貸,非資金成本過高問題。輕言減息,最大得益者恐怕也是大企業或其他內地既得利益者,中小企想借錢仍是機會渺茫。

再者減息會造成負利率,隨時令通脹再度升溫,甚或重新催谷房地產泡沫等,實非中央樂見。故此要人行減息幾近是不可能,讀者不必加入幻想。

經濟學家 關焯照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