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幣資本走出去 國際化似近還遠

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不遺餘力,除了不想受美元掣肘之外,更重要是彰顯經濟影響力。目前以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屬於較為有成績,但這只限於貿易項目,在資本項目方面便相對落後,好像以點心債集資及人民幣直接投資,主要用在內地,嚴格來說是回流,並非向國際輸出人民幣資本。不過,在不久將來相信會有突破。

英國《金融時報》透露,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及南非組成的「金磚五國」,本月底在印度舉行峰會時,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將會牽頭,與另外四國的政策性銀行簽署協議,由中國提供人民幣貸款,其他銀行亦會相應提供本國貨幣的貸款。這安排除了促進金磚五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之外,亦可推動在國際貿易及跨境貸款中使用人民幣。

由中國的政策性銀行借錢給外國,當然不算新鮮事,但名正言順發放人民幣貸款則屬新嘗試。中國過去向第三國提供美元貸款,帶有援助性質,年期長兼利息低,既為了拉關係,亦希望這筆錢是用於購買中國貨、引進中國投資和技術,可是接受貸款的國家是否百分百聽話便難有保證。當改為直接以人民幣放貸,如不用來向中國採購便沒有多大用途,可保證中國出口會受惠,亦開啟向國際輸出人民幣資本的大門,真是一箭雙鵰。

回顧過去幾年,中國曾從多方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可惜大多變成口號,國際上真正響應的不多。例如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曾提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可納入人民幣,結果不了了之。又例如人民銀行與十多個國家的央行簽了貨幣互換協議,變相提供人民幣貸款,可是並沒有多少外國央行真的使用過。

相對而言,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做得比較有聲有色,但佔貿易總額的比例仍然有限,而且背後的推動因素主要是靠「人民幣升值預期」,結果是以人民幣支付進口居多,出口收回來的依然是美元,並且助長套息活動,令結算額充斥水分。踏入今年,市場對升值的預期明顯降溫,周小川日前更說人民幣匯率正接近均衡水平,可以想像以貿易結算推動國際化將面臨阻滯。

事實上,鼓勵外國政府及企業直接借入人民幣負債,等於中國輸出人民幣資本,明顯有更大的國際化含義。不過,金磚國之中,中國對印度以出口為主,對俄羅斯及巴西則以進口為主,各自的互補性並不高,人民幣貸款屬姿勢多於實際。而且人民幣並非國際上可自由兌換貨幣,中國看來還要為借款人提供隨時兌換美元的掉期安排,才有吸引力。所以人民幣國際化仍然是一條漫漫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