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筆陣:推動民生經濟 首要改革體制

二○一二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最為有新意的應該是兩個方面。一是關於GDP等的新數據,這組新數據表明,隨着GDP增長速度下調,政府不僅要弱化GDP主義,而且要通過弱化來改變地方政府的業績考察方式,來提高GDP增長的質量,來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戰略轉型。而提高GDP增長的質量,最為重要的內容就是如何保證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能夠為絕大多數民眾分享。

另一個最有新意的方面,就是政府把今年的工作基點放在擴大內需與改善民生上,通過公共財政讓民眾來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為今年報告最大亮點。按照報告所公布的數據,直接與民生相關的教育、社保就業、醫療衞生、住房保障農業等支出達4萬多億元。也就是說,今年中國經濟發展就得從根本上轉型改善民生上來。

財政支援 須顧及公平性

可是,中國的「民生經濟」是不是僅是政府增加對教育、社保就業、醫療衞生、住房保障農業的財政轉移支付,而考慮過巨大的財政轉移支付的公平性。比如說,政府每年對教育財政投入愈來愈高,特別是今年上升到佔GDP的4%。但是這種巨大的財政投入是不是為全體人民創造了教育平等的機會。如果沒有,那麼這種教育最大也可能讓一些弱勢民眾根本無法分享。

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精英教育愈來愈嚴重,弱勢階層的子女根本就無法進入好的大學。

分享成果 打破特權壟斷

還有,政府希望通過加大醫療衞生的財政投入來解決全體人民的看病難、看病沒有支付能力負擔的問題,並對農村醫療保險實行覆蓋。這當然是好事。但是,在中國存在一個享受公費醫療龐大的特權官僚階層。這個階層基本上消耗了每年財政轉移支付最大部分的醫療資源。如果這樣不合理制度不改革,財政對醫療保險投入再多,能夠真正為廣大民眾分享並非易事。

此外,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財政投入,這當然有利於解決弱勢民眾基本的居住條件問題。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當前政府所指的保障性住房是甚麼?據我了解,二○一一年地方政府在融資十分不足的情況下,為何能夠完成中央政府規劃的建設保障性住房任務。一方面在於不考慮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安排分配問題,而是一級一級地把中央政府建設保障性住房計劃層層分解、層層落實,保障性住房建設不在於居民需求性而在於如何來完成建造之任務,從而使得一些縣城所建設的保障性住房根本就沒有需求;另一方面把整個住房建設中商品房之外住房,都歸納為保障性住房來完成任務。這樣保障性住房就可能沒有進入弱勢居民手上,而可能成為少數權貴掌握一種分享的福利。

從上述情況來看,中國經濟專注於民生當然是好事,但是這種專注不僅在於如何加大政府財政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加大這些方面的制度改革,這樣才能讓絕大多數民眾真正分享到中國「民生經濟」成果,否則,「民生經濟」叫得再響,財政投入再大,弱勢民眾也無法分享。

當前中國「民生經濟」更為重要應該是以下方面。一是通過甚麼樣的方式來迅速提高弱勢民眾的收入水平問題。可以說,在當前的制度安排下,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的情況愈來愈嚴重,絕大多數民眾所佔社會財富的相對比重愈來愈低。如果這樣的大格局不打破,那麼低收入的廣大居民用甚麼來增加消費?而那些以各種非法或表面上合法的方式佔有內地財富最大部分的人群,則成了全世界最大奢侈品的消費市場。

社會監督 打擊錢權交易

當前中國財富與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源在哪裏?為何中國財富分配不公的嚴重性會遠遠超過歐美發達國家?最大問題就在於近十年錢權交易愈來愈普遍,錢權交易的胃口愈來愈大。問題的根源在於政府公權力對社會經濟生活干預愈來愈嚴重,在於愈來愈絕對化。如果政府的職能不能重新界定及政府公權力受到有效監督,那麼要解決當前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也只能是徒有其表。社會財富與收入分配不公不解決,絕大多數居民用甚麼來消費?

還有,住房應該算是城市居民最大的民生。今年報告最為新意的就是要改革房地產稅收制度來限制住房投資與投機。可以說,這些住房市場的理念已經十分清楚,就是要讓內地住房市場回歸到它的基本居住功能,去除住房賺錢效應。現在問題是這種調整將是一場重大的利益結構調整,即對當前的住房稅收制度進行重大改革及完善住房信貸政策,用嚴厲的經濟槓桿去除住房市場賺錢效應,還住房市場一個居住基本屬性。

總之,從今年的政府工作來看,經濟的「民生化」是一個重點及亮點,但是中國經濟的民生化並非僅是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要進行一系列重大制度改革,只有這樣中國經濟的民生化才能落到實處,才能讓中國經濟真正走向民生之路。

易憲容

易憲容小檔案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