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玲距離:「飢餓營銷」瞄準「人龍的傳人」

最近有發鈔銀行發行的紀念鈔,吸引大批市民排隊換銀紙,有朋友隨即講笑話,我們不僅是「龍的傳人」,更加是「人龍的傳人」,事實上,有些人搶購是為興趣,有些則可能是跟風或想轉售賺錢,總之各有各理由,產品質素到這關頭其實已變得不大重要。產品出現搶購潮,往往未必因為產品夠吸引,而是銷售手法成功造成。

在市場學上,有人專門研究這個課題,例如一件產品限量只發售100件,店舖外明明有幾千人排隊等候購買,但商戶未有因應市場需求提高供應,其實很可能就是用上「飢餓營銷」的手法。所謂「飢餓營銷」(Hungry Marketing),即是商戶刻意限制產品供應量在低水平,以求營造出供不應求的「假象」,一方面可維持商品價格,另一方面達至宣傳效果。

「得不到」吊足胃口

這種策略的巧妙,其實在於捉住人「得不到往往是最好」的心理,令人產生有錢都未必買得到的「飢餓」感覺,吊住消費者的胃口。而背後的道理其實亦相當容易理解,一般人都是愈難得到就愈想得到。往往一件中價衫加上限量,以及和名牌Crossover的概念後,就可以比平時賣貴幾倍的價錢,例如原本幾百元的外套變成限量版後,就可以標價成幾千元,而消費者仍樂意購買。

這策略用得好的話,自然可以為品牌增值,商戶毋須花錢就可以達到宣傳效果,甚至傳媒的大篇幅報道,但用得不好的話亦會對品牌造成傷害。蘋果公司的產品在內地銷售時,經常出現供不應求,往往一開賣就缺貨,有講法是蘋果用上「飢餓營銷」的策略。例如,對上一次蘋果公司在內地推售新iPhone時,北京的店舖除了出現購買人潮外,更有幾架大卡車將黃牛黨逐批送到店外。

不過,不要以為所有產品都可以用得上這招銷售策略,因為產品本身也必須有些條件來配合,最起碼的就是要有一群渴求得到這些產品的人群,即是目標客戶,如果產品欠缺一定數量的捧場客,整個故事就缺少了人山人海這些生動的場面,「飢餓營銷」就很難發揮效果。

無論在消費市場抑或投資世界裏,很多人都只着眼於產品的成交量,而忽略產品質素或忘記自己的真正需要。最明顯的例子是,有投資者購買窩輪時,只看重窩輪的成交,但其實選擇投資產品時,條款才是首要考慮因素。所以,當大家在面對下一個限量版,或更多的品牌推出新產品前,大家不妨先想想,花時間去排隊購買是否值得,以及產品是否適合自己。

作者簡介:林燕玲,昔日的名主播,如今已從電視台財經頻道走進金融世界,現職渣打銀行認股證銷售副董事。

免責聲明

本文作者為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之僱員及金管局註冊人士,其並無持有上述股份。本文為推廣目的而編製,並非獨立研究。本文不構成任何買賣結構性產品之要約、建議或招攬。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林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