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涉獵的範疇較專業,僅是課本上知識,未必能讓大學生體會到金融圈的操作。所以各間大學的商學院積極推行師友計劃(Mentorship Scheme),讓金融業界親身分享一招半式,並與大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
在韜睿惠悅投資顧問公司擔任總監的曹偉邦(Philip),已經在科大商學院擔任了三年「師傅」。回想起當年主動接觸科大的經過,他稱:「一般的公司會透過人力資源部門招聘大學生,但我們會直接進行面試,所以我都接觸過不少大學生,總覺得他們雖然成績好,但是溝通技巧略嫌不足,所以我想在平日多接觸他們,一來為公司物色人才,二來也可了解一下他們的想法。」他的投資公司主要面向機構性投資者,為他們擬定投資策略;而Philip負責會見客戶,解答客戶疑難,因此尤其看重溝通技巧。
成為了大學生的「師傅」,Philip定期也會跟他們聚頭,把握機會分享自己的經驗,「有趣的事情是,有時大學生跟我說想加入投資銀行或顧問公司,但當我問及這些公司的實際工作,他們往往啞口無言,所以有時我會向他們講解金融界各個行業的特質。」
他認為在學時期是最好的時機去裝備自己,為踏入競爭激烈的社會做好準備,「現在不只是七間大學的學生在互相競爭,他們還要面對內地及海外的學生,少一點能耐也很難站得住腳。」
除了應付「拍拖、上莊、住宿舍、兼職、走堂」等「大學五件事」,大學生最關注的,肯定是前路問題。要取得心儀職場的入場券,Philip認為大學生必先要提升面試技巧,「面試官一天往往要見十多個應徵者,如何突出自己就顯得非常重要,很多人都喜歡強調自己曾參加過的學生組織或實習計劃,但其實在我們看來都只不過是千篇一律,反而有系統地鋪陳自己的想法,更能引起別人的注意。例如我會問求職者,『你喜歡打麻雀嗎?』,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可考驗他們的即場反應。」
身處大學生圈子,Philip兩年前「揀蟀」成功,看中如今已是同事的Chloe具備幽默感,於是招攬她成為該公司的投資分析員。「面試的時候,我着Chloe及其他幾個應徵者就一個議題辯論,看看他們的應對,同時是否夠膽識去挑戰別人的意見。就在大家針鋒相對的時候,Chloe發表了很富幽默感的建議,緩和了緊張的氣氛,就是因為這樣而吸引了我的注意。」Chloe坦言,從來沒有想過參加學校的師友計劃後,可以得到一個工作機會,「讀書時可以向『師傅』請教金融界的事情,已經很難得,但後來更獲賞識,實在是想也沒有想過,非常幸運呢!」雖然Chloe與Philip都是從事投資相關的工作,但Chloe笑言很少會向「師傅」請教投資的事情,「Philip說過,他每日的工作都與投資有關,但自己很少投資,所以我跟他反而是討論客戶的投資策略較多。」
每個人初入大學時,想必會帶一點迷惘,就讀計量金融系的二年級學生Steven亦經歷過這個時期,「剛進入大學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會磨拳擦掌,希望未來可以創一番事業,但漸漸就會感到迷惘,好像失去了一個方向,所以必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當初就是抱着這個心態去參加學院的『師友計劃』,希望從中可以得到一些啟發。」他慶幸自己遇到一個無所不談的好「師傅」,「我覺得Philip是一個好人,很樂於與我們溝通,除了談『搵工』、時事外,有甚麼感情煩惱也可以找他呢! 」
身為「師傅」,除了語重心長向學生講道理外,Philip也喜歡了解大學生的心態,「我跟他們或多或少也可能有些代溝。不過我最不明白的是,為甚麼年輕人喜歡上網溝通呢?在公司裏,明明只相隔一段短距離,但都要發即時訊息來溝通,真的很不可思議,換着是我,我會選擇面對面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