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隨時降級 外匯儲備及早綢繆

美國國債談判進入最後關頭,不管是喜劇或悲劇收場,甚至餘波未了,上演的仍是一場政治鬧劇。整個七月下旬,全球金融市場均因其震盪,美股六連跌、金價迭創新高、亞幣及瑞郎節節上升。即使美債最終能化險為夷,亦未必可保得住三A評級,世界金融版圖因而要重新劃位,手持龐大美元儲備的中國和香港更需及早綢繆。

美股縱使喪失最高主權評級,其處境也不致如歐豬國家般水深火熱,畢竟美債始終是發行量最大、流動性最高的資產,同樣擁有三A評級的國家,如英國、德國、法國和加拿大等,不足收蓄外儲資金,何況英法等只是外強中乾;論流動性,更無出其右,英國國債的規模連美國一成也不及,豈能滿足中國等新興市場的胃納?

七十年代英國爆發債務危機,使米字旗在經濟大國版圖中退下來,美元在國際儲備貨幣上取代了英鎊的地位。今天,美元即使轉弱,但沒有一個貨幣可以替代,歐元有本身難唸的經,美國食老本仍是穩如泰山,科技、軍事、金融領域續手執牛耳。

美元資產縱非末日,也要進入後三A垂暮時代。十四萬三千億美元債務之後,美債可有止境?政客將本身政治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不惜拖經濟的後腿。外來投資者看膩了政客玩弄權術,欲投資也會退避三舍。上限就算通過,美國亦是留下一個爛攤子,美國七成GDP靠消費帶動,削減開支和加稅即是拿消費來開刀,改善失業率和經濟復甦踽踽難行。

德國及其他歐洲發達國家亦為拯救窮鄰而身陷泥淖,反觀中國,在下月開始調高個人免稅額,由每月二千元提高至三千五百元人民幣及調整稅率,消費力西向東流,中國借錢給美國人揮霍的日子或成轉捩點。後三A時代亦充滿了巨大的挑戰,美元進一步走弱將推升商品價格,再度燃起通脹之火苗,新興市場為對付通脹疲於奔命。中國出口受發達國家需求疲弱影響,「三頭馬車」還得靠內需,但推動內需一時間難以填補缺口。

中國短期需要為三萬二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找出新方向,多元化投資已是老生常談,奈何光說不練,黃金儲備僅佔儲備不足百分之二,遠遠不及其他國家水平,一直緊守「安全第一」的祖訓,殊不知外匯早由匱乏變成氾濫,多一些風險投資尚不會動搖根基。

香港外匯基金亦何嘗不是?取得高於通脹一點的回報已心滿意足,對聯繫匯率難捨難離,匯率和利率均聽命於人,到美元江河日下、通脹肆虐、資產泡沫膨脹時,港元已無可挽救。既掛鈎於美元,投資美債成為金管局的「最佳」選擇,所謂「零風險」原則,只是抱殘守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