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寬救不了美國 翻身靠節衣縮食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一連兩天出席國會聽證會,市場反應絕對可以用一場歡喜一場空來形容,原先以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在望,實情只是美麗的誤會。如此巨大落差,反映目前美國面對的經濟困局,就連伯南克自己也搞不清前景有多壞,又怎能靠一招半式量化寬鬆來解救呢?美國人恐怕必須捱一段長時間節衣縮食的日子,才有機會翻身。

伯南克的發言理論上四平八穩,談論經濟及貨幣政策時均好壞兼顧,先提到假如經濟進一步轉壞,已準備好三招非常規手段應付,然後才翻兜說情況又未必真的那麼差,對年底回復較快增長有信心,甚至要研究收緊銀根。弊就弊在市場習慣選擇性接收,聽一截唔聽一截,逼得他在第二日出席聽證會時,斬釘截鐵地說:「在這一刻沒有準備採取進一步行動。」

究竟QE3是否對症下藥呢?不妨逐一看看伯南克提到的三招。第一招是對外明確提出,將會長時間維持超低息,但零息政策其實已經很長時間,經濟有起色嗎?第二招是再度從市場大舉購入資產,是名副其實的量化寬鬆,但聯儲局目前已買起七成新發行國債,還能買多少呢?第三招是調低儲備利率,逼銀行把存放央行的資金用來放貸,但問題是現在根本缺乏借錢需求。歸根究柢是因為通街負資產。

野村總研一名經濟學家,在研究日本上世紀經濟泡沫爆破造成所謂「迷失的十年」之後,提出一個新名稱叫「資產負債表衰退」,意思是股市樓市大冧,導致大量企業及個人淪為負資產,身家的價值遠低於負債,惟有節衣縮食儲錢,停止無謂花費,直至還清負債為止,過程需時十年八載。港人對此不會陌生,九七樓市泡沫爆破後,經過七、八年才翻身,還要靠內地政策傾斜,否則復原所需時間更長。

事實上,伯南克很清楚這是美國經濟的病因,他在第二天聽證會上直言:「樓市是所有問題的核心。」聯儲局估計,美國樓市最繁榮的幾年,樓價上升的財富效應創造了萬多億美元消費需求。在泡沫爆破後,則造成七萬多億美元財富損失,負資產業主需要儲起萬億計美元來贖身,由於市場上有近五十萬個銀主盤,難望靠樓價回升翻本。這大概可解釋經濟為何長期不振,無法創造足夠的消費需求及職位。

不過,QE3擁躉毋須失望,因為伯南克並未全盤否定,只是以今時不同往日來婉拒現在出手,等於間接開列再度放水的條件,就是經濟轉壞、通脹回落及通縮風險抬頭,只要多留意未來數據便可對號入座。可惜量化寬鬆推高資產價格,只有利於持有大量股票、債券、商品資產的企業老闆及富裕階層,幫不了貧苦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