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匯指數轉強觸發美元套息交易拆倉,殺傷力之大,從股市及商品價格變化可見一斑。不過,這只是前奏而已。美國在爆發金融海嘯之後,推行了兩輪量化寬鬆(QE)政策,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從幾千億美元膨脹至二萬多億美元,變相向市場注入相同數額的資金。隨着六月結束放水,就算只有一部分資金回朝,仍然非同小可。香港是其中一個湧入大量熱錢的地方,資金流向改變會率先反映在市場利率之上,恐怕下半年將有大震盪。
有投資銀行剛發表報告,直言宏觀風險升級,估計本港的套息交易拆倉規模高達五千多億港元,走資高峰期相信在今年第三季,銀行體系總結餘會顯著下降,港元匯率將會跌至七點八五,衝擊兌換保證下限。這家投資銀行又警告,屆時本港的銀行同業拆息會迅速上升,超前美國的加息周期。
本港銀行貸款在過去多季快速增長,幅度超過存款增長,同業拆息依然聞風不動,也未見銀行急於搶存款,未來有這麼恐怖嗎?其實,出現貸款勁增卻無須搶存款撐場這極端現象,完全是拜熱錢湧入所賜。不妨看看,反映銀行活期存款和現鈔的貨幣供應M1,從二○○八年初至今,增加四千多億港元,其中有近千億港元,是聯儲局宣布QE2後增加的,成為銀行勇於放貸的強大後盾。
這些熱錢既然是活期存款,要調出完全無難度,話走就走。難怪金管局近日對銀行貸款高速增長表現得憂心忡忡,揚言要踩煞車掣。原因很簡單,以流動性極高的熱錢支撐貸款增長,無可避免帶來「借短貸長」的資金錯配風險。美國在六月結束量化寬鬆,一旦觸發拆倉潮,熱錢短時間內流走並非不可能,屆時銀行便要四出搶資金,把市場利率迅速抽高。
利率除了代表資金成本之外,更是評估投資回報、資產價格、現金流的基礎,所以投資市場對利率一向非常敏感。在利率超低而通脹高企的負利率時期,就算只得些少投資收益,實質回報仍然吸引;可是在利率抽升之後,這些原來還算有價值的投資,便會變得毫不吸引,高高在上的資產價格變得物非所值。因此,資金流走不但會令市場少了買家,也會令資產回報要求有變,實屬雙重打擊。
千萬不要小看這幾千億港元熱錢,別以為只屬小數目,對投資市場影響有限,因為金融體系供應向來有「錢生錢」的能力。從二○○八年初至今,雖然M1只增加四千多億港元,但同期的廣義貨幣M3則增加了一萬三千多億港元,涉及的資產之多,真是牽一髮動全身。當然,熱錢甚麼時候流走,現在純屬靠估,但投資銀行說得言之鑿鑿,反映金融界早已人同此心,餘下是何時起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