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四月底議息會議後首次召開的記者會上,明白表示會如期在六月結束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但往後有甚麼退市安排則少有提及,直至這次會議的內容曝光,退市路線圖終於真相大白。原來一眾決策官員花了不少時間討論退市策略,雖然「鷹派」與「鴿派」仍有不咬弦,但大體上還是有共識,退市要按部就班,力度非常溫和,市場最關注的出售資產安排更是有咁遲得咁遲,預留可攻可守空間,為仍然不明朗的經濟買定保險。
根據路線圖,退市步驟大致歸納如下:第一,聯儲局持有的按揭抵押證券到期後,不會把本金再投資,之後便輪到國債,而議息聲明則適時刪去「長期維持低息」的字眼。此外,可透過上調給予銀行儲備金的利息,間接推高市場利率,如不收效,會考慮沽出部分債券資產來引導息口走勢。第二,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真正開始加息。最後,逐步收縮聯儲局二萬多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沽出在量化寬鬆政策下買入的債券資產,減持期可能長達五年。
在理想情況下,這套策略應可減少市場震盪。市場目前最擔心的是聯儲局停止買債後,會否令孳息急升拖垮債市,造成資金流向大逆轉。聯儲局對此明顯不以為然,旗下的地區聯儲銀行曾經發表研究論文,指出影響債券孳息的主要因素,並非還有多少新資金買債,而是何時沽出手上的債券。換言之,「增量資金」並不重要,關鍵是「存量債券」的變化。
事實上,退市路線圖完全地體現了上述觀點,難怪收縮資產負債表這一項被排至最後,與市場普遍預期聯儲局可能先減持債券,之後才上調聯邦基金利率頗有出入,相信是擔心市場利率不受控制地上升。而且,按照各個退市步驟次序,在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結束後,不能抹殺再有第三輪和第四輪。
美國最新公布的多項數據均比預期差,例如新屋動工量出乎意料地減少、工業生產按月持平、製造業指數大幅回落、零售增長未如人意,顯示經濟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在前景不明朗底下,聯邦基金利率加了也可以迅速地減下來,如果力度還是不夠,大可以再印銀紙買債,既然要有可攻可守的後着,自然不會那麼快便開始收縮資產負債表。
當然,並非人人認同這些觀點,經常被引用的例子是債券大王格羅斯警告,缺少聯儲局這個最大買家,債價必垮,他已身體力行沽清美債。其實,這裏有點捉錯用神,債王擔心的看來是美國難以為財赤融資,導致美債出現信心危機,至於退市會否加速災難降臨,真的要到時才知道。不過,有較清晰的退市路線圖,至少有基準可依,投資者知道下一步怎樣走,降低反應過敏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