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新加坡在拓展金融中心方面,向來是一對歡喜冤家。隨着人民幣近年國際化的步伐加快,港星兩地的競爭重心,慢慢轉向爭取成為人民幣的離岸中心。香港在這方面本來得天獨厚,盡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新加坡根本連入場資格都欠奉,更不要說想爭得一席位。不過,新加坡並沒有因為處於劣勢而放棄,反鍥而不捨地爭取,最近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最近宣稱,曾與中國人民銀行接觸,探討成為香港以外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交易市場的可行性,人行官員認為建議「可以接受」,意味新加坡有機會成為另一個「認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
雖然這件事十畫未有一撇,與香港早已啟動引擎,全力向人民幣離岸中心目標推進截然不同,但既然人行沒有為香港「擋駕」,清除競爭障礙,香港未來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未必順風順水。
香港金管局對於新加坡有可能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挑戰者,頗不以為然,認為香港有着牢固的先天優勢,既背靠祖國,而且在內地經濟和金融規劃上,早已將香港納入「十二五」規劃內,鐵定要將香港變成中國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正印」地位無可代替,再加上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已初見成績,後來者要超越香港,並不易為。
這種思維令人擔憂的地方,是只陶醉於內地政策傾斜的好處,將一切享有的優勢視為理所當然,沒有正視金融市場競爭的激烈性,以及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的急速變化。在發展金融業上,尤其是拓展人民幣離岸業務上,本港缺乏進取性,也沒有長遠的策略部署。用這種思維去推動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即使暫時取得領先優勢,也只不過是仗賴內地的扶持,一旦要單打獨鬥,比併本身的金融實力,香港恐怕沒有多少必勝的條件。
中國已經崛起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將來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一哥」,這項預測亦無人敢再嗤之以鼻,對一個金融市場來說,「得人民幣就是得天下」,也是勝敗策略上的關鍵,對此新加坡應深有體會,亦因如此,新加坡才會寸土必爭,千方百計要攫取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的機會。
新加坡與中國內地的貿易額雖然不大,以去年計只有五百多億美元,不及香港與內地貿易額的四分之一,但星洲是東盟的成員國,以整個東盟計,跟內地的貿易總額去年已逾二千九百億美元,遠較香港為多,而且可以估計這個差距將會不斷拉闊。
新加坡有東盟作為後盾,在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上,或許更快達到中國想將人民幣推向地區化以及國際化的目標,現時港勝星敗的局面,可能出現逆轉,香港豈能安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