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昨日造就四連漲行情,高開高走收復二萬四關口,並企於其上。連日上漲之下,恒指已錄得逾千點累積升幅。在港交所大升逾百分之五領漲下,藍籌股普遍強勢,地產股全日做好,成交亦算配合。港交所股價大升,顯示市場建倉活躍,對後市抱有期望,至於市場盛傳的購併消息支撐升勢似屬表錯情。
購併傳聞其來有自。較早前,新加坡交易所與澳洲交易所,德國交易所及紐約交易所購併,吹起一股交易所購併風。雖然兩宗購併尚無定數,反而變數很大,但在國際間交易所做大的形勢下,市場「合理猜測」港交所為避免受擠壓被邊緣化,有購併的需要,因而港交所不時有購併傳言帶來股價利好。
傳言在市場引起偏信,以致港交所怎麼澄清斷無其事,都難以阻止。這可能是出於形勢比人強的判斷,其實卻是典型的主觀臆測。且看,星交所購併澳交所還未知能否逃過政客的阻截,而紐交所被德交所購併,更被視為美國蒙受奇恥大辱,招致同業出手狙擊,主要交易所之間,跨國購併罕有成功例子,形勢未必強得起來。
港交所購併,是權與利皆不容的事。交易所向被視為本土的金融命脈,既是命脈就不輕易交到別人手上,維護金融安全的權力,不可能以分權的形式,讓渡、交付予他人。由於這層近乎金融國防的特質,使交易所的控制權往往帶有政治體面的色彩。雖然許多交易所推行股份制,也對外開放股權,但對外資控股比例,都設定嚴格的限制,港交所也不例外。
港交所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扮演國家的金融門戶,成為中國金融開放先行先試的市場。正因為角色敏感,港交所若要購併,也局限於與國家範圍內的交易所合併,但在戰略上,國家目前並無此打算,反而強烈傾向維護既定的角色分野,良性競爭共同發展。於是港交所談購併,至少短中期是並不可能的。
營運業績與財政顯示,港交所是世界上最賺錢的交易所之一。這是中港兩地的金融資源,合作打造成的會生金蛋的金鵝。國際間交易所掀起購併潮,無非是因為本身有這樣、那樣的市場局限,通過購併達到消除局限,增進協同效益;而港交所暫時看不到這種需要,不缺錢生意又有得做,無理由主動拋盤賺錢生意出來與人分利。
港交所在權、在利,都看不到購併的可能機會,其高層表明對購併持開放態度,不排斥研究可行性,就只是應酬說話而已。當然,作為在一個開放的市場體系,港交所亦不排斥對外合作,今後的策略只能是以合作主導,去消除本身的市場局限,爭取更大的協同效益。於是不難想見,所謂港交所購併,傳言終究是傳言,現實還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