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傳清算漲息 離岸人幣確需破困

市場昨天傳出人行擬提高香港離岸人民幣清算行的利率,以便鼓勵更多人民幣在境外流通,發揮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的作用。雖然消息其後被指誤傳,但其涵義頗堪咀嚼,揭示人民幣的離岸發展面臨瓶頸局面。前階段香港人民幣業務有一段爆炸式發展,表現為一方面存款的高速增長,另一方面跨境貿易結算額度短期用罄。隨着人民幣受歡迎,其以利率表現的價格迅速回落,主要涉及參與銀行投資門路受限。

在人民幣業務快速發展時,當局曾以不增額度為原則,推出限制性措施,抑制其快速發展,有說法指是惟恐影響在岸發展,出現階段的引導回流,其效應是人民幣業務的趨於呆滯。這階段意味着人民幣的離岸發展出現瓶頸,威脅離岸實驗的進程,因為內地利率較高形成回流的吸引力,遠遠大於境外流通的吸引力,這也是人行所不願見的。上面消息的合理在於,人行有必要將人民幣回流的鐘擺撥向另一端。

事實上,以當前金融形勢緊縮政策主導而言,人行應當着力於人民幣境外流通的吸引力,以便利用離岸市場發揮資金池的作用,人民幣回流的吸引力過強,效果難免反轉。與此同時,香港開拓更多的人民幣產品,又遇到人民幣流量不足的掣肘,港交所為拓人民幣證券產品,逼出一項「人證港幣交易通」的變通機制。如是形成兩頭不到岸的困頓,凸顯當局拓展人民幣離岸實驗的失策。

內地愈來愈不樂觀的通脹形勢,不但迫使央行採取持續緊縮的政策,也迫使當局重新考慮如何發揮香港「池子」的作用。增加離岸市場的利率空間,正是舉一反三的措施,包括將過多的人民幣引流「寄居」海外,紓緩內地流動性壓力;便利境外開發人民幣產品,活躍海外流通壯大離岸市場;給香港市民帶來一定程度的投資收益,略紓通脹的殺傷力。說是多贏局面,毫不為過。

令人生疑的是,多贏有利的政策為甚麼不能適時推行呢?人行一直獨力持續回收流動性,恐已到了不勝重負地步,何以不自求紓困?眾所周知,人行行長周小川拋出他的「池子論」已頗有時日,既有創意及可行性,外間也有很夠火候的議論,包括借助香港市場作為可用池子,但在決策上顯然未獲接納。「池子論」體現的創新思維,未能化為政策行動。

人民幣流向的鐘擺需要回撥,再次提醒內地決策當局,離岸市場對內地金融安全與發展的潛力,無論是長期性的人民幣國際化,還是短期的紓緩流動性風險,香港市場都有不可抹煞的作用,如何更好利用、充分發揮香港的金融潛力,仍然是當局需要確立的、毋容動搖的決策理念,不能講起時捧得很高,做起來疑心重重搖擺再三。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