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由副總理到主要部委的頭頭都到壇開講,可謂盛極一時。由於以「發展」為主題,以及今年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壇上但求宣講中央相關思路,已是言不厭多,儘管所講多屬舊調,並無甚麼政策新意,但對於作為中外交流溝通,始終是探測中國發展的窗口,因而受到海外的重視。
中國發展已長期面臨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困局,對於調整結構推動轉型,創新發展模式,努力改善民生,已有很迫切的需要,也不是甚麼新話題,而且過去的具體政策實施不力效益不彰,拿調整結構推動轉型來說,老生常談十年有餘,現在仍須刻意力促,顯見中國的問題並不在於坐而論道,需要的是行動和實效,講得轟轟烈烈不如做得踏踏實實。
國家領導人說過,中國將進一步加大改革攻堅力度,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然而,一邊說「加大改革攻堅」,另一邊官員表態不承認存在「國進民退」,既然如此,改革攻堅改甚麼、攻甚麼堅?新格局又是甚麼?事實上,在國際經濟風雨飄搖的當下,為求經濟保障發展、營商生態穩定,國家資金、國有經濟成分更扮演支撐局面的角色,哪會積極建構「民進」與國有經濟平分秋色的新格局?
中國的經濟已不再是關起門,自身怎麼計劃、怎麼做就可以,要受外來因素影響。就在論壇開壇前,中國有兩項政策決定令人意外,一是叫停核電,一是突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核電是作為新能源、替代能源進入經濟規劃的,是未來發展方向的其中一項選擇,因為日本核電災難,叫停核電發展令人不明所以。
叫停核電,不是因為現存營運中的核電發現問題,也不是因為發展核電的路向改變,叫停明顯沒有緊迫性,可以緩一步調整的問題,卻採取緊急處置的方式,徒然令市場產生恐慌,以為政策有變引發短暫的核電股災難。今後國際上經濟的、金融的「黑天鵝」事件存在頻發的機會,是不是每次事件,都會對中國長期的發展目標,產生像叫停核電那樣的影響?這樣的應變是理性還是慌亂?
突上調存備率是中國自主的政策行動,撇開行動的時機值得爭議不說,則所反映的政策緊縮取態,顯示了國內外形勢互動的必然。「十二五」規劃心志很高,但勢必受緊縮政策局限,國際量化寬鬆與通脹壓力使發展難言良機。將發展的規劃落實於行動,需要的正是適合的政策,以及良好的執行力,創造應變中求發展的機遇,兩項令人意外政策決定,讓外界感覺適合的政策及良好的執行力,恰恰是目前欠缺的,內地離坐而論道後取得實效還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