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漲不停 通脹見頂難論定

國際油價近日大幅波動,紐約期油曾高見一百零三美元,布蘭特期油更高見一百一十九美元,市場亦謠言滿天飛,利比亞領袖卡達菲中槍無人知真假,大戶炒金炒油炒股票上下其手不亦樂乎,全球經濟初露曙光又面臨考驗。美國怕復甦受阻,中國及新興市場怕通脹火上加油,歐洲既怕衰退又怕通脹變滯脹,但除了觀望事態發展之外,都顯得無計可施。

去年的歐債危機塵埃未定,由北非掀起的政治革命又觸發油價恐慌。歐債不太難解決,畢竟鈔票可無限量印製,石油卻是用少見少的有限資源。困擾市場的是「不明朗」,利比亞佔全球產油只是小數目,但引發的信心危機可無限放大。卡達菲一旦倒台,對鄰國阿爾及利亞與中東諸國,勢起推波助瀾作用,「狂人」政權也可遭人民力量推倒,其他獨裁政權的體系亦岌岌可危。縱使革命速戰速決,遺留下來的問題仍或曠日持久,接位的新政權再非倒向西方,全球政局由平衡趨向動盪,將成為經濟復甦的另一阻力。

全球分析師對高油價的衝擊,均作出憂心的評估,野村的最壞打算是油價有機會升至每桶二百二十美元;德銀估算油價每上漲十美元,將會拖低美國經濟兩年間少增長半個百分點;摩根士丹利認為如果油價升至一百二十美元,全球經濟可能再陷入衰退。

歐洲是首當其衝,最棘手的是本身底子脆弱,通脹重臨導致加息預期升溫,滯脹風險亦最大。北非的原油有八成半出口到歐洲,一旦供應減少,歐洲各國對俄羅斯的依賴程度將更大,但無形中要仰人鼻息,因此布蘭特油價較紐約油價之溢價罕有地高達十多美元,其來有自。美國在全球的人均汽車量稱冠,高油價之衝擊不言而喻,惟總統奧巴馬和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一直淡化油價及通脹危機,多番重申通脹尚處溫和水平,意為量化寬鬆政策鞏固依據。然而,美國通脹急起直追只是時間問題,北非和中東扶植的政權一個接一個倒下,長遠的石油供應要重新打通關節,既有近憂亦有遠慮。

油價推動電費、運輸成本、石化行業、化肥以至農產品價格,與通脹惡化一線之隔,而中國無疑會採取更嚴厲的緊縮政策,加息及加存款準備金率已成常態,○八年迫不得已限制成品油價,卻產生許多始料不及的後果,當時的通脹曾飆至百分之八點七高點,現今的農產品、租金及日用品價格尤高於當年,中國亦成為每年產銷一千八百萬輛汽車的耗油大國,如果油價有力挑戰高位,通脹見頂的評論是否高興得太早?

之前有分析稱,避險資金湧向美元,從而推高美匯指數,某程度可壓制油價的升勢,事實卻非如此,資金只瞄準瑞士法郎,美匯指數反而跌至七十七低位,國際金價升勢乏力。熱錢集中狙擊油價不難理解,即使未遇上北非旋風,經濟復甦已驅使油價易升難跌,再加上可小可大的「不明朗溢價」,國際油價重上○八年中時的每桶一百四十七美元並非天方夜譚,現今復甦根基未穩,經濟承受能力難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