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落後形勢 置業難未解決

港府財政預算案年年做,今年照舊無新意,公布前有期望,公布後變失望,已是正常不過的事。今年香港經濟與民生聚焦兩大事,一是高通脹,二是高樓價。預算案從表面看措施一大堆,但實效微乎微。專家謂,一次性紓困措施雖可助降通脹數字,但對實際消除通脹於事無補;雖提增加土地供應,但對短期樓市影響輕微。不言而喻,預算案濫拋措施不講實效,令人大失所望。

不敢冀望政府對香港開拓經濟,拿出有創意、具效益的好政策,引領產業升級換代,即使解決老難題,政策都搔不到癢處。香港回歸以來,土地政策一直是施政成敗的焦點,經濟大起大落無不與之相關。十多年來,房地產市道作為經濟主要標誌,繁榮過也衰落過,衰落的慘痛比繁榮的幸運銘刻得更深,政府縱是頑石也該開竅,其實不然。預算案凸顯決策慣常的甘於落後形勢,等運到式的不作為。

穩樓市要增供應,是「一」字般淺的道理。預算案看似把握正確方向用力,但細究起來卻是虛浮空泛的措施堆砌。表面上,有主動加推地皮,但政府那些「表」裏「表」外的地皮,是否會成功勾出及會否「流拍」,無人能知,因為以往有過勾不出及拍地收回的先例,增加供應能否落到實處就有疑問。何況土地增加,並非住宅增加,可供銷售要等到何年何月?對急在眼下的「置業難」又有甚麼幫助?

預算案公布,住宅新供應增至三萬至四萬伙,看似能夠滿足需求,但這不過是東拼西湊的數字遊戲,並非實打實的政策承諾,還須鐵路上蓋或重建項目充分配合,且涉需建中小型單位得耗時改圖則,意味着增加供應的單位既存變數,又無明確的時間表,難以排除未能順應市場需求。新增供應現階段仍不過是一紙大銀碼的空頭支票,尚無十足兌現的本金。

政府一再強調,額外印花稅已能有效打擊炒樓,以及必要時才考慮增推額外措施調控樓市,從中暴露的高估打炒遏價成效,低估泡沫風險及置業難嚴重性的決策判斷。就算政府把一盆遠水吹成一池遠水,對眼前的大火都毫無用處,只能證明其並未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不做實事而心存僥倖地寄望通脹掉下來、利率升上去,樓價應聲回落而已。只因這樣的心態支配,政府才會高談遠水,而懶理近火。

政府一手造成供應失衡,釀成高樓價的局面,如再放走補救良機,事必留下後患。現時政府大力推出中小單位,遠貨濟近急,但樓價不降還升,中小單位來日叫賣今時大單位價,又如何能幫到上車客置業?更不妙的結果是,來日市場若然反轉,中小單位供應過猶不及,由缺變濫,又脫離市場改善居住環境的需求,淪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盤」。政策落後於形勢,政府不但未能調整樓市,可能反被樓市捉弄。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