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整合潮 中港落於人後

全球交易所購併浪潮洶湧而至,一單未成一單又起,這種被喻為閃電式「婚配」的「閃婚」,令人目不暇給。新加坡與澳洲的「星澳配」,倫敦與多倫多的「倫多配」,德國法蘭克福與紐約的「德紐配」,一宗比一宗有分重。密集而急速的勢頭,凸顯了交易所上位「升呢」之爭分奪秒、機不可失,在氣勢上先已拋離了唱慢板的港交所,作為電子時代的證券業競爭,速度與效率是重要的考量。何況每一宗購併,由於程序的過關破隘繁複,購併方的決策必須更加果斷,醞釀宜早,不容得過多無效率的空談,全球當前的購併潮,無疑直戳港交所「死穴」。

全球交易所購併潮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決戰亞洲,因為亞洲尤其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亮點。「星澳配」扎根亞洲毋庸置疑,「德紐配」也擺陣亞洲,亞洲虎狼環伺的態勢對港交所有利地位構成威脅。「倫多配」將成為全球最大資源企業的上市平台,對剛想展開招徠礦企的港交所,肯定是頭攔路虎;「德紐配」擺明車馬打造全球最大股票及金融衍生品交易平台,勢對港交所稱雄衍生品市場構成挑戰。

當中的關鍵,並非是店大欺小,使港交所落入單打獨鬥的困境,而是規模最大凸顯的協同效益,使其競爭力可以拋離港交所。「德紐配」若成事,據估計一年後實現節省成本百分之二十五,兩年實現節省成本百分之五十,三年協同效應充分體現。這種目標能切實達成,「德紐配」擁有的吸引力,港交所將難望項背。如果說行業購併交易凸顯在技術與競爭力兩方面,港交所在這兩方面顯然已乏領先優勢。

過去一年,共有二十二家中國企業赴紐交所上市,數量為歷年之最。數量雖不及港交所,但增長趨勢明顯,「德紐配」成事後,希望「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少了一份在美歐市場之間選擇的猶豫,面向的投資受眾範圍遠非港交所可比,加上成本節省,上市費用有縮減空間,成為中國企業上市的福音,極有利於爭奪中國上市資源。目前嚴峻的現實是,港滬深申請上市排長隊,也將促使內企急於求成,轉向全球最大交易平台靠攏。

港滬交易所局限於雙城競爭的視野,忽視了世界風雲變幻,甚麼龜兔賽跑已不能反映當今現實,現在是兔子和老虎、獅子賽跑。在猛虎撲兔的勢頭下,兔子還在想着能輕易跑贏烏龜,肯定危機將至。環顧世界,除上述購併浪接浪之外,星、馬、菲、泰擬建聯繫交易平台,智利、哥倫比亞及秘魯合併營運交易,都冀年底成事。強有強聯姻、弱有弱整合,全球皆然,港交所還能置身事外裹足不前嗎?

港交所購併的機緣局限,似乎內聯外盟之間,對內聯手滬深成為必然選擇,但基於「兩制」、「兩幣」的分隔,港滬深的融通困難重重,歧見頗深。形勢逼人,中港股市攜手打造有創意、具競爭力的交易平台已成必然趨勢。催生面向全球的競爭力,不僅僅是港滬深交易所的事,要從國家戰略層面開拓合作機遇,抗衡外來競爭,且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