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商學院:學界過江龍 星洲中國「股」方比試

自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的重心由西方轉移東方,其中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新加坡去年全年經濟錄得14.7%強勁增長,創該國獨立45年以來最快增速,均被市場視為投資熱點。所謂「猛虎不及地頭蟲」,以下由來自中國內地及新加坡的本地大學生,為大家分享在當地投資的秘技。

新加坡代表 香港大學會計金融學系一年級生 楊廣業

星股易玩 REITs普及

「新加坡政府監管嚴格,措施有效阻擋熱錢流入,故當地股市相對較穩定;相反,香港屬開放式市場,熱錢較易湧入,股市波動亦較大,故前者股市較『易玩』,後者則較『好玩』。」香港大學會計金融學系一年級生楊廣業的父母為土生土長港人,他7歲時隨父母定居新加坡,在當地接受小學、中學教育及完成兵役,近年來港讀大學。

在3、4年前已開始投資新加坡股市的他,因看好亞洲地區發展,曾在○六年底隨意投資當地20隻藍籌以捕捉大市走勢,持有約兩年後沽出;由於他早在○七年升浪前買入,雖然經歷○八年大跌市,沽出時仍有約50%回報。他指出,新加坡人投資並不像香港般普遍,當地中央公積金(CPF)完善,供款除可投資外,還可作置業用途,而當地公共房屋覆蓋率高達九成,社會福利完善,令當地人生活無憂無慮,所以他們大多不會很熱衷於投資。

國民投資偏向長線

「香港樓價長期高企,如港島區面積約600方呎的單位,相等於在新加坡約1,200方呎單位的兩倍價錢,打工仔難以應付供樓開支,因此形成港人愛投資的習慣,甚至在街市賣菜的師奶也熟悉股票『冧巴』,但這情況在新加坡卻很罕見。」楊廣業說當地人投資風氣保守,甚少靠消息買股票,大多會選擇投資銀行股、電訊股及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等作長線投資。

新加坡REITs市場較本港發展成熟,他指當地REITs種類、數量及交易量均領先香港,由於REITs派息較高兼較穩定,因此很受新加坡人歡迎,他自己亦曾投資Parkway Life及CapitaMall Trust等REITs,前者持有當地的私家醫院,後者則持有當地眾多的大型商場,過去一年兩者總回報分別為35.13%及9.01%。

新加坡常被視為香港的主要競爭對手,楊廣業認為新加坡本身缺乏天然資源,主要收入來自旅遊業,每年需要有新「搞作」,如近年開幕的聖淘沙名勝世界等,才可帶動當地經濟增長,但近年發展已趨向飽和,反而香港有中國作強大後盾,長線來說條件仍較優勝。

內地代表 浸會大學金融系二年級生 趙力

A股封閉 新股熱炒易賺

來港兩年多的趙力是湖北人,憑着內地高考的優異成績,獲保送來港讀書,現就讀浸大金融系二年級。他指內地股市相對香港封閉,除了獲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配額的投資者外,基本上海外投資者是嚴禁買賣A股,內地散戶佔A股整體交易約九成,投資環境較本地化,因此環球市場波動對A股的衝擊較微;相反,香港屬於開放式投資市場,據悉海外及機構投資者佔H股交易比重約七成,外來因素對本港股市的影響較大,大市走勢主要跟隨內地A股及美股。

來自上海的中大工商管理學系的Ray則認為,內地A股市場運作並不正常,股價走勢不但沒有規律,投資者依靠內幕消息及關係,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六、○七年時A股狂炒,有不少月薪六、七千元(人民幣)的大學畢業生全職炒股,但至○八年大跌市後,不少人被嚇怕,雖然對於靠炒股發達仍存有一絲希望,但投資已較過往小心。」

市場波動監管不足

趙力表示,內地股市只有約20年歷史,現時有關投資的監管條例及投資者教育並不足夠。「近幾年愈來愈多散戶投資A股市場,但他們一般都是『收風』後再追入,較少分析市況及公司狀況。由於A股市場波動很大,相對風險亦高,在金融海嘯時不少人損失慘重。」Ray指內地人在金融海嘯後曾一度轉炒房地產,但去年中央推出打壓樓市措施,資金便轉炒食品、中藥、棉花等,「總之說得出的,內地人也可炒作一番」。

自九六年起,內地A股實施10%的漲跌停牌制度限制,趙力指由於內地新股首日掛牌不受該制度限制,令市場更一窩蜂熱炒新股。「內地最易賺錢是抽新股,由於企業發行股數少,加上大部分股數已配給其他企業,因此散戶中籤的機會如中彩票一樣,若中籤後採取首日即沽的策略,有很大機會賺錢。」事實上,去年A股共有逾340隻新股上市,若按首日掛牌表現計算,其中達80%錄得逾一成升幅,而跌穿招股價則佔整體不足一成。不過由於新股發行市盈率高,加上首日升幅較大,故後市承接力一般較弱。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