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第一課,是「未學贏,先學輸」,先保本然後談回報。包括中、港、台三地的大中華市場一向備受本地投資者青睞,但其波動性亦令不少捧場客又愛又恨。因此,如何既把握好大中華區未來增長機遇,又可減少因大市波動而飽吃驚風散,是個重大課題。
近年全球投資者的目光逐漸「西向東移」,關注中國的增長故事,鄰近的香港及台灣,自然也能受惠於中國的崛起。滙豐環球投資管理董事兼亞太區分銷業務主管林寶儀表示,受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通脹壓力、人民幣升值等影響,大中華市場短期走勢料仍波動,但相信中長線大巿可穩定復甦。
事實上,內地的本土消費需求強勁,可帶動經濟持續發展。其中,內地的個人消費有機會在二○二○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國,佔全球消費23.1%,較今年預期的5.8%增近三倍。滙豐亦預期,大中華企業盈利增長仍會維持強勁,區內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分別為7.5%及6.2%,遠超環球成熟市場的2.4%及1.8%。
林寶儀續指,隨着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生效,內地和台灣有更多合作機會,利好兩地經濟,其中貿易、旅遊、金融等板塊均呈上升趨勢。另在內地人愈趨富裕下,香港續可成為他們首選的購物及投資中心。而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及內地企業的離岸集資中心,亦有利本地金融體系及股市的發展。
再者,大中華股市現時估值相對5年歷史平均水平仍然吸引。以集合中港台股市的MSCI金龍指數為例,即使經過○九年的強勁反彈,今年九月底的市盈率為13.4倍,仍較5年平均數14.3倍及5年高位20.1倍低。
不過,金融海嘯後,資產價格的波動性明顯上升,亦令不少投資者對風險及市場波動性更為敏感,寧願持有較多現金,也不想承受跌價風險。然而,隨着QE2實施,勢將刺激更多過剩的資金流入新興市場,令新興市場的高波動性持續。
滙豐亞太區個人理財業務財富管理業務區域主管李錦榮提出,控制風險是投資重要的一環。以投資1,000元在MSCI中國指數為例,經過○八年大跌五成,即使○九年回升62%,投資者仍只能收回799元,仍未「浮上水面」。由於大部分傳統股票基金的現金上限設定為10%,一旦遇上大跌巿,亦無法靈活地再提高現金水平,無奈地跟隨市況調整。
滙豐風險管理大中華基金的現金比重可靈活增至最高100%,基金追蹤兩岸三地市場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並有一套風險管理機制,就市場趨勢、波動性及估值三大因素,每日檢討,靈活分配股票(ETF)及現金的比重在0%至100%之間,盡量避開市場調整時帶來的損失。暫時基金組合內選取了6隻流動性高及市值較大型的ETF,包括盈富基金(02800)、恒生H股ETF(02828)、安碩A50中國(02823)及美國上市的安碩MSCI台灣指數基金(EWT)等。
現時坊間的大中華股票基金多數直接投資於個別股票,而並非投資於ETF,較考驗基金經理的選股功力。據晨星資料,大中華股票基金組別年內回報平均約9.6%。當中,表現較好的首域大中華增長基金、宏利中華威力基金,年內回報皆達17%。
首次認購期 截至今日
首次認購費 5%
管理費 每年1.5%
基金貨幣 A單位:美元 B單位:港元
首次發售價 A單位:10美元 B單位:100港元
最低投資額 1,000美元或10,000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