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金融股最近表現不錯,建行(00939)、中行(03988)、招行(03968)、平保(02318)及財險(02328)股價紛紛創下52周高位,但回想在今年初時,筆者在不同媒體看到或聽到不少財經專家的建議,都是說不要沾手內銀股。
作為中資金融股的長期大好友,筆者從一月二十六日起,一連刊登5篇「無懼跌價撐內銀股」系列文章,並趁機收集了不少便宜的內銀股,當中筆者最看好的建行,現時股價已較當時升約40%,而且還有豐厚的股息。另一例子是現受熱捧的平保,今年走勢亦非一帆風順,在二月份平保A股8.6億股小非解禁,3家員工持股公司可能在5年內分段減持;受消息影響,平保股價走軟,筆者在五月二十五日的網誌寫道:「平保作為國內一間舉足輕重,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綜合金融集團,集壽險、產險、銀行、信託、證券、資產管理於一身,畢竟平保於國內壽險與產險市場佔有率均排第2位,實在是很具吸引力,相信有不少國內外基金樂於買入和持有,因此目前的所謂壞消息只是小風波」,並在平保股價跌穿59元時趁機增持,以現價計,升幅已超過53%。
有人喜歡跟紅頂白,但筆者卻主張人棄我取,傾向在優秀公司低潮時「執平貨」。一直以來,筆者的理念是不要把信心建築在股價上升之上,因為短期股價升跌只是浮沙,靠不住的,一旦股價下跌,便會信心盡失。投資者要把信心建築在公司的盈利前景之上,資產和盈利才是股價最堅固的磐石,筆者建議大家在買股票之前,要先了解再投資;買股票之前先問自己,如果股價大跌會如何處理,如果答案是「止蝕沽出」,那麼便不要買好了,如果股價大跌仍有信心愈跌愈買,那才是具有真正的信心,才值得買入第一注,畢竟買股票不是為了止蝕,無信心就不如不買。當然,現時恒指已升至近25,000點水平,不少股票已稱不上是便宜,筆者認為股價愈升風險愈大,應該愈保守。在內銀股中,交行(03328)、中信行(00998)及民行(01988)仍具有追落後的潛力和水位,不過今次筆者想討論的不是內銀股,而是簡評內地保險股的首3季業績。
執筆之時,國壽(02628)股價為35.4元,較年初下跌7.81%,跑輸同期恒指的13.73%升幅。國壽公布首3季業績當日,股價一度跌3.86%,不少朋友問應否轉投平保,記得在平保及國壽上市初期,雖然筆者極力看好和推薦這兩隻股票,但由始至終都偏愛平保多一些,不過筆者並不認為現時需要由國壽轉投平保,繼續持有國壽完全無問題。
國壽今年首3季股東淨利潤有249.4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6.26%,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均為0.88元,每股淨資產為7.31元,按年下跌2.14%;期內已賺保費2,561.33億元,按年增長15.91%,高於上半年13%的增速,估計新業務價值增速會較上半年的10.92%加快。不過由於營業員體制改革,個險代理人數難以大幅擴充,保單銷售仍主要依靠銀保渠道,而且在低息環境,客戶傾向收購買短期保單,而邊際利潤較高的長期期繳保單銷量表現較弱,因此估計全年的新業務價值增長不會有太大驚喜。(待續)
市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