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近月一線零售區店舖短炒回軟,惟部分二、三線區店舖炒賣仍然熾熱,令整體店舖摸貨價、量得以維持高位。據代理資料,剛過去的十月份,店舖「摸貨」量回落至約32宗,惟總值錄得達約4.38億元,創○五年一月後新高外,佔整體店舖成交總值比例升至9.4%,亦遠高於期內商業及工廈物業,反映資金積極追捧優質店舖物業。
據利嘉閣(工商舖)研究部資料,今年十月全港店舖摸貨宗數約32宗,較九月的36宗,按月少約4宗,跌幅約11%,摸貨宗數比例按月減0.6個百分點至7.6%;至於期內店舖摸貨總值4.38億元,按月多2,800萬元,增約6.8%,相關摸貨成交總值所佔比例,按月增1.3個百分點至9.4%。
利嘉閣(工商舖)地產商舖部聯席董事陳忠榮指,一線零售區店舖買少見少,加上業主叫價進取,短時間獲利售出的機會不大,令該類大額店舖摸貨量明顯減少;個別投資者遂選擇將資金轉投二、三線區店舖,刺激整體店舖摸貨價量維持高位。
舖位資深投資者黃海明認為,近月店舖摸貨情況明顯踏入高峰,當中尤以二、三線地區,相信原因是市場普遍睇好零售市道前景,將帶動整體店舖價值上升,故積極趁舖位做價回升前入市,因而令短炒成交增加。他透露,今年九月初購入筲箕灣東大街59至99號地下7號舖現獲出價洽購,涉資接近意向價約2,500萬元,較購入價約2,200萬元,高逾13%。
事實上,由於二、三線優質舖買賣流通量高,遂不乏投資者短炒個案。市場指,鴨脷洲海怡東商場G01A號舖,面積約600方呎,投資者今年九月初購入後兩日,即以約1,550萬元摸出,單位剛又再以約2,200萬元「摸上摸」售,樓價兩個月累升約66.6%。另一名投資者早前連環摸出北角英皇道一地舖及佐敦白加士街一地舖,約一個月間共賺約1,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