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經濟起飛,新興國家民眾的飲食習慣有所改變,對各種肉類的需求有增無減,但美國、澳洲等主要肉食生產國近年產量停滯不前,供求因素拉動之下,刺激肉價穩步上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編製的肉價指數上月就升至138.7點,創九○年九月以來新高。
肉食價格大升,投機熱錢爭相湧入相關市場。今年以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活牛和瘦豬期貨及期權未平倉合約數目急升近三分之一。價格方面,活牛期貨價上月一度升至每磅1美元,創22個月新高。
其他肉類價格升勢則更厲害,澳洲羊肉曾升至每公斤5.5澳元,創七三至七四年以來新高,另豬腩價格更升至每磅接近1.5美元的歷史新高。
不過,畜牧業人士、分析師和交易商都認為,全球肉價今輪升浪,乃由供求力量帶動。
事實上,全球主要肉食出口國近年因多項因素,例如澳洲和南美洲出現旱災,以及飼料價格升至紀錄新高,令其肉食供應受到限制。與此同時,中國和巴西等新興國家民眾收入提升,其持續增加的中產階層在飲食習慣上傾向消耗更多蛋白質,對肉食需求因而穩步增加。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預測,至二○五○年,發展中國家及高收入國家的肉食消耗量將分別較現時增加65%和16%。
荷蘭合作銀行高級分析師沃斯指出,隨着全球經濟從金融危機中復甦,肉食需求溫和改善,之前供應緊縮的問題終於浮現,但由於牲畜群屠宰後需要時間重新建立,估計未來數年肉食價格仍將維持在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