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閱股:農頭大哥連年豐收

全球最大農產品貿易商Cargill,業務「百足咁多爪」,並憑藉其對農業市場的敏銳觸覺,成功在○九年的商品跌價潮中避過一劫。展望未來,該公司不再注重拓展版圖,反而還原基本步,注重加強業務融合,冀為客戶提供更好服務。

雖然相對眾多跨國食品公司如雀巢、可口可樂及卡夫食品,Cargill名氣略遜,但作為農業市場的領導者,Cargill的業務關乎數以千萬農民生計,可稱得上「農業界的埃克森美孚」。隨着中國、印度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對糧食的需求上升,加上西方國家對生物能源的應用日趨普及,Cargill的影響力勢有增無減。

積極轉型 管理基金

早於十年前,Cargill便發現單憑擔當農民及食品公司之間的中間人,賺取差價的營運方式不能持久,遂於過去數年積極拓展業務,包括從利潤微薄的大宗農產品貿易,進而把原材料加工成半製成品,以賺取較高利潤。時至今天,Cargill已不僅僅是農產品貿易商,其業務遍及動物飼料供應、採鹽、利用植物生產塑膠,更持有肥料公司Mosaic大部分股權,及擁有多項技術專利。

此外,Cargill還設有投資業務,一方面為機構投資者提供各項交易服務及管理對沖基金,一方面又為農民及食品公司提供顧問服務,協助他們對沖農業市場風險。

雖然農產品貿易至今仍是Cargill的主要盈利來源,但上述轉型更有助該公司保持競爭力。

測市奇準 盆滿缽滿

由於Cargill掌握全球農業市場脈搏,能於經濟及商品價格波動前看出端倪,預早作出準備,故此,縱然全球經濟過去三年持續低迷,但對Cargill而言,卻可能是其145年歷史中業績最輝煌的一段時間,該公司二○○八至一○年盈利料達近100億美元,較一九九八至○○年的15億美元飆升數倍。

Cargill並已部署新的發展策略。該公司以往注重每個部門的獨立性,認為有助分散風險,穩定盈利。不過,行政總裁佩奇承認,此舉令公司業務欠缺整體性,有時更會對客戶構成不便,遂提出未來的發展策略就是加強業務融合。

佩奇又表示,過去十年新興市場的飲食習慣愈來愈貼近西方,相信新興市場對加工食品、肉類和奶類產品等需求將持續增長,足可彌補受金融危機打擊的全球食品市場。

全球四大「農業ABCD」

農業是十分敏感的產業,農業公司的決定足以引發個別地區出現農作物囤積甚或爆發糧荒。目前,ADM、Bunge、Cargill及Louis Dreyfus四家公司合稱「農業ABCD」,領導全球農產品和原材料的流向,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ADM成立於1902年,於1924年上市,是全球第二大農產品貿易商,除本身業務外,還持有多家農業貿易公司股權,包括歐洲穀物商AC Toepfer及棕櫚油商Wilmar,其業務還包括乙醇生產。

Bunge成立於1818年,於2001年上市,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油籽加工商,掌握拉丁美洲大部分的大豆貿易。

Cargill成立於1865年,是全球最大農產品貿易商,其貿易業務遍及糖、可可和小麥等,還經營對沖基金及持有肥料商Mosaic大部分股權。該公司至今仍由創辦家族持有,是全球最大私人持有企業之一。

Louis Dreyfus成立於1851年,是全球最大棉花貿易商,兼全球三大橙汁生產商之一,同時亦是咖啡、米及糖貿易商,至今仍由其法國創辦家族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