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是商界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但是,一如其他的融資渠道,銀行貸款的態度可說是加大經濟盛衰的波幅而非減小這些波幅(PRO-CYCLICAL)。經濟榮景的時候,銀行往往過於進取,譬如英國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房貸可超逾樓價25%。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銀行卻又往往過於膽怯。即使貸款人能提供合理的首期,銀行仍不容易批出貸款。據一些報道,西班牙也好、美國也好,其樓市復甦緩慢的一個主因,就是買樓人士並不容易取得按揭。
金融海嘯爆發後,本港的中小企面對極大的困難,由於資產價格回落,以樓按方式取得貸款的中小企都要面對銀行催還的窘境。特區政府反應還算快,即時推出貸款保證,以減低銀行的風險;另一方面,金管局亦第一時間推出100%存款保險,以挽回信心。但是儘管有政府的保證,銀行貸款的態度仍偏向過度謹慎。
銀行榮景時亢奮,「落雨時收遮」顯然不利於經濟穩定,卻是難以改變的事實。首先,整體經濟欣欣向榮的時候,銀行盈利可觀,銀行家自覺實力相當,即使有一點損失,也算不上甚麼大不了的事情。一旦整體經濟陷入衰退,銀行本身財政狀況亦轉差,貸款損失的撥備增加,很自然就會不敢再冒風險。
是以筆者認為政府和央行都有必要設立相應措施,以減低經濟波動的幅度。景氣差時為企業提供信貸保證是一種方法。另一種方法是索性撥款給銀行代為貸出。貸出的款項若收不回,銀行毋須承受直接損失。但如果整項撥款貸出後,扣除損失仍有錢賺,則銀行可盡享溢利分成。如此,銀行仍有足夠的誘因把款額貸出去,並會嘗試減低損失。
由於所貸出的款項都是政府或中央銀行直接撥出,而並非銀行自己的資金,銀行資本額足夠與否,不會影響他們貸出款項的決定。銀行只不過是為政府「代勞」而已。這方法的好處是為經濟體系直接注入資金,並假手私營銀行的人才,而不須由政府官員自己去批核。
至於在榮景時防止信貸過度膨脹方面,筆者認為中央銀行調整儲備金率是上上之策。因為調升存款儲備金率足以直接影響貸款額度和銀行的槓桿比率。
在香港,金管局通常會用按揭貸款比率來控制銀行和客戶的槓桿比率。但其實可以認真參考內地對存款準備金率調控的方法。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何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