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改一條彎路 經濟幾許波折

○五年七月二十一日中國正式宣布,啟動人民幣脫鈎美元的匯率改革,至今滿五周年。期間,○八年下半年人民幣重返盯住美元,結束其單邊升值歷程;直到今年六月十九日推進人民幣匯改,放棄盯住美元,增強人民幣彈性,被稱「二次匯改」。五年間由脫鈎美元,到重返盯住美元,再到增強人民幣彈性,走了一段彎路,其中政策認知教訓昭然,值得反思。

○五年匯改,中央定調「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個定調已體現方向對路,兼具匯率彈性的取態,然而其運作「走了調」,以至重返盯住美元。作為匯率制度,參考一籃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是可持續的,反而盯住美元不可持續,儘管有金融危機的原因,重返盯住美元有迫於形勢的無奈,終究暴露了運作的偏差。

這一段運作,政策過分專注於改善貿易失衡,偏重單一目標,使匯率的變動側重於與美元的聯繫,無形中形成單邊升值的走勢,人民幣既無穩定,亦不見得自主,因為往往被美國的打壓牽住走,以致成為出口產業一道「催命符」,「有管理的浮動」淪為被架空了的原則。匯價側重與美元聯繫,在重返盯住美元後,面對美元「大幅升值、大幅貶值、又大幅升值」的波動陷於被動,可見失去自主性。

二次匯改中國接受教訓,明確了人民幣彈性浮動,有升有跌的原則。如果參考一籃子與有管理,是兩大取向,二次匯改後決策相信會傾向有管理。人行貨幣政策決策層放出聲氣,指如有必要會允許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以便支持出口。言論顯示「管理」的強硬姿態,更為凸顯人民幣升值與貶值的雙向性。這有利於決策針對貿易形勢及熱錢流動作出相應的變動。

強化「管理」,也就意味着人為影響、行政左右的加強,這一點對於國際角力、熱錢來去,能產生多大「威懾力」難以估計,但對內地企業來說負面作用也明顯。匯率浮動,彈性增加,企業成本不易計算,尤其強化「管理」是否合理、是否誤判形勢,攸關經濟損益,即如「一次匯改」後出現長時間單邊升值,造成出口重傷的嚴重後果,企業記憶猶在復原不易。

當前出口一般利錢有限,金融危機後的定單,容許利潤大多不深,企業難免恐防蝕匯水白做,成為對「管理」不善的擔憂。中國決策近期特別強調,利用匯率作為「倒逼」企業轉型的工具,但引導出口轉型,除了匯率之外,還需要研發與定單配合,這不是企業單方面努力可成就的,正因如此,不少在一次匯改重傷的企業不是被迫轉型,而是轉行當「炒家」,炒股炒樓去也。因此倒逼企業轉型過於超前,若從經濟全面地看,效果未必如決策所願。

伴隨着匯改所走的彎路,經濟遭受的波折,顯然尚未釐清前因後果。由此看去,回歸原來的匯率制度,除了強調匯率的彈性,還要避免側重單一目標,譬如,單純為平衡貿易,或挽救出口,或國際關係,或阻截熱錢等等去「管理」及操作,而要總攬大局、照顧全面,減少經濟引發不必要的波折。儘管從匯改一條彎路,內地吃一塹終長一智,但金融幼稚病仍難免有時復發,惟有謹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