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奢侈品消費興「媚外」

當你想到名店購物時,除細想「購物清單」外,應會考慮前往購物的路程,相信大部分人均希望所到的購物中心「喺左近」。不過,32歲的印度企業家拜迪亞納特卻一反常態,寧可千里迢迢跨越「四千里晴空」,到倫敦購買最愛品牌Ermenegildo Zegna的西裝。

事實上,拜迪亞納特不願到距離只有半小時車程的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大型購物中心購物,充分反映印度奢侈品市場尚未崛起,連當地人亦不願留在印度購買奢侈品。他表示,在海外國家購物感覺良好,購物氛圍較佳,加上「獵物」選擇較多及價值較便宜,故作出上述「媚外」之舉。

業界料十年始「起飛」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印度執行董事拉馬斯瓦米指出,當地欠缺購買奢侈品的氛圍正是部分印度富戶「媚外」的癥結所在。他稱:「假若在卡地亞(Cartier)專門店外,到處充斥着售賣香蕉的手推車,相信沒有人會願意內進購物。」

印度最大奢侈品集團Murjani曾在○七年於當地金融樞紐孟買,開設著名奢侈品牌Gucci及Jimmy Choo的專門店,但在兩年後宣布放棄。Murjani直言,其實部分富有的印度人於購買奢侈品上絕不手軟,惟他們寧願到巴黎、倫敦或米蘭等地「血拼」,都不願在當地購買奢侈品。Murjani預料,印度奢侈品市場或至少需要十年才有望「起飛」。

消費額遠遜中韓

事實上,人口多達12億的印度奢侈品市場仍處於發展階段。Bernstein Research報告指,去年印度舉國僅消費約6億歐元(約60.6億港元)於本地奢侈品之上,不但遠少過同期撇除香港、澳門及台灣的中國共斥66億歐元購買奢侈品,而且亦遠不及人口僅4,900萬但期內豪擲34億歐元購買奢侈品的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