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境外很多人而言,六月十九日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關於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的宣布,可謂人民幣升值千呼萬喚終出來。不過,這次所謂升值同時又呈「猶抱琵琶半遮面」。
就市場反應看,宣布匯改直接導致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六月二十二日,央行將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設為1:6.798,一舉突破6.8關口,達到中國自二○○五年七月首度匯改以來的最高值。這似乎印證了人民幣匯改即升值的看法。
筆者以為,在當前,中國貨幣當局一方面認可市場升值預期,另一方面默默鼓勵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在市場上平抑該等預期,其做法(或對該等做法的猜測)是合乎情理的。
在六月十九日宣布匯改之前,從國際到中國國內,對於人民幣是否應升值已爭議得不亦樂乎。在中國國內,人民幣應否升值的爭論與國際爭論相比並不遜色。主流經濟學家與官方立場高度一致。例如,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民間委員樊綱稱,「一旦美國國內經濟不平衡而導致貨幣貶值,僅僅下調美元匯率不能解決問題。」「草根」媒體紅人石述恩則認為人民幣升值,「對於更多的窮人來說,卻有可能承擔虛榮帶來的全部成本。」
當然,支持升值者亦很堅定。葉楚華在《人民論壇》雜誌六月下旬刊上發表的《經濟轉型必從人民幣升值開始》一文很有意思。他認為中國出口商品到美國換取美元,再以之購買美國國債,其實得到的只是美國貨幣當局發出的一堆廢紙。「中國目前的匯改導致了我們耗費了無窮的資源,以子孫後代的生存危機為代價,換取了根本用不着的外匯儲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我們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讓人民幣升值到合理的價位,使得外匯儲備恢復到夠用或略有盈餘的水平。」
內地對人民幣應否升值的爭論,不時會導致意氣用事的結果。《上海商報》在六月二十一日題為《央行人民幣匯改再表態正合時宜》的社論中稱,「至於人民幣選擇今年某個時機出現『一次性大升值』,其可能性絕對為零。換言之,已習慣於人民幣匯改上『單相思』、甘做西方世界『應聲蟲』的內地某些學者(其實是『特定利益集團』在內地代言人),所長期鼓譟的人民幣匯率應該完全自由化的主張將再次落空。」有意思的是,六月十九日的匯改宣布使得某些經濟學家自己的觀點在側重點上也發生了變化。三月底,在一次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人民幣當時不宜調整。而這次匯改宣布後,厲教授表示,「靠低匯率擴大銷路的時代已接近尾聲。」
其實,就中國而言,人民幣在現階段升值利弊互現,各論者已表述充分。其負面影響在於打擊出口,尤其是不少中小型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企業會面臨倒閉危險。當然,日本在「廣場協議」後經濟的持續衰退更是中國的前車之鑑。從正面而言,升值除了可讓國人在國外擁有更強的消費能力外,更可能讓中國企業在壓力下加速技術創新、升級換代。
不過,至關重要的一點,人民幣升值究竟會讓中國出口型經濟不堪重負而垮下,還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其實沒有人知道。正因為此,當前人民幣只是匯改,而非升值。讓央行在紓緩外部壓力的同時,可以根據實際情形相對靈活地調整幣值,或許正是最佳選擇。
國際金融法博士 嚴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