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妍習:投資風險並非二選一

上周讀了美國作家Spenser Johnson的著作《為甚麼幸運的人總幸運,倒霉的人老倒霉》,內容是討論有關作出更好決定,同時避免錯誤選擇的重要元素,書中開首便提出了一條簡單的選擇題:

A.今天一次過給你100萬元。

B.今天給你1元,連續30天給你前一天兩倍的錢。

聽起來,100萬元實在比1元來得吸引,但原來選擇B的人,可在30天內拿到超過5億元。簡單的選擇題,其結果是差天共地,選對了,你就是「幸運的人」;選錯了便只能自認「倒霉」,因你忽視了複式效應的威力。

有人說,選擇A的人,100萬元立刻到手,穩妥又安全;選擇B的人,在第19天只拿到50萬元,要在第20天才拿到100萬元,在第30天時才拿到超過5億元,如果中間出了意外,對方停止付款,5億元分分鐘泡湯!

複式效應賺取更大回報

現實生活中,我們是不需要作出這麼極端的選擇。從投資角度來看,選擇A就好比單筆投資,利用大額資本賺取100萬元利潤;選擇B就好比定期定額儲蓄計劃,有效地運用複式效應和分段吸納入市為將來賺取更大回報。儘管誰都想多賺利潤,但又怕有風險,或許會選擇短線投資而放棄長期投資。

投資市場上,投資方法、投資渠道、投資回報……通常都會有超過兩個選擇或組合。當作了第一個選擇,往往另一個選擇就會接踵而來,那麼選擇甚麼投資類別才好呢?打開一系列的投資產品目錄,自雷曼事件後,風險指數就如以上選擇題的結果一樣極端,有高風險或低風險,那麼中風險呢?

高風險當然是高回報,但波動性較高,不是一般投資者所能接受;低風險雖然有保障,但低回報或只能對抗通脹,沒有利潤可言。然而大部分投資者的風險程度都屬於中等,是不是沒有選擇?不,投資必須在限制環境下作出選擇,同樣地不是二選一,而是按自己的投資目標、風險要求等,選定合適投資組合。

高低風險兼投攻守靈活

把目錄上的高風險和低風險組合混合,形成所謂的「折中型」,以一比一的比例分別投資於高、低風險產品,這樣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當然如果要令投資組合更加穩健,投資低風險項目的比例則可以增加,反之亦然。另外,投資者亦要注意,風險系數相同的基金回報都可以不一樣,應該隨市場環境變化作出相對應的投資策略。

自○八年金融海嘯後,投資焦點由歐美地區轉移集中於幾個新興市場。以投資歐美小型公司基金及金磚四國基金一年為例,兩隻基金同屬高風險,就○九年回報來說,歐美小型公司基金約為40%至45%,相反金磚四國基金約為80%至85%,回報相差足足一倍。從數字上看,選擇金磚四國基金確是幸運兒,但同一道理,大家並不需要作出這麼極端的選擇,不用二選一,若是全選,會因多元化投資減低風險,賺取合理回報,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

泰達資產管理高級副總裁 趙翠儀

1998年港姐亞軍,曾拍電視劇集及擔任節目司儀,2000年決定返回金融界從事理財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