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中央多管齊下遏炒風

中央公布了「新36條」後,民間資金均磨拳擦掌躍躍欲試,首批民企已入圍國家的石油倉儲投標,溫州已籌集得50億元人民幣民間資金準備入股台灣的銀行,國家一方面將炒賣熱錢堵塞得「前無去路」,另將資金引導往正途,關係到未來社會的穩定性。

多個行業限制產能

炒股、炒樓、炒金、炒期指、炒大蒜綠豆……山西煤老闆和溫州炒樓團南征北討,但他們是外地人,在新例下再不能「明買」上海和北京的房屋,股市遇上「牛去熊來」,炒大蒜綠豆雖突襲得手,但發改委已表明將重拳嚴打,多個行業限制產能,數以千億計的熱錢在內地苦無出路(有些已轉戰海外炒樓),如能將投機轉為投資將會「功德無量」。

新36條當中,最具「公益性」的領域必屬保障性住房無疑,但由炒地炒樓的暴利轉變成「半善事」的微利,能否吸引到搵慣快錢的炒家青睞,恐怕是一廂情願。其次能「造福社會」的包括基建、醫療和市政領域,中央的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措施惹來「國進民退」的批評,但地方政府亦因此孭上龐大債務,現在如果能由民間資金接力,逆過來「民進國退」就圓滿了。

放寬資金入股銀行

不過,理想與現實總有點距離,以上的只算是理想的藍圖。民營企業家最感興趣的相信是金融領域,對市場觸覺最敏銳的溫州人已先走一步,希望通過台灣銀行掏個「外商」身份賺取一些優待。

其實民間資金投資金融業早已透過非正式渠道進行,例如閒散資金放在典當行或投資公司,然後可享有較銀行遠高的利率,典當行再將資金放出去,民間的資金流轉體系於焉形成。

新36條將字眼由「允許」改成「支持和鼓勵」,民間資金可入股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發起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及農村資金互助社等,這些屬於資金密集行業,無技術、貿易、產能限制,與氾濫的民間資金正好對上胃口。

6大領域、18行業有些只是湊足數虛張聲勢,例如公路、港口、燃氣、新能源領域早已有限度開放,電影院、體育用品、批發零售等領域更由民企擔當主力已久。新開放的行業雖有基礎電訊營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採、鐵路幹線及支線、核電站建設等,但都對資本有很高的需求,而核電站建設更牽涉高技術。

(聶世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