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Campus:半直通車炒興港股ETF?

「港股直通車」的憧憬曾於○七年令恒指突破3萬點關,而剛於上周簽署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七(CEPA 7),正式宣布適時在內地推出港股組合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港股半直通車」得以開動,會否令美夢重溫?現在買定港股ETF又是否着數?

之前簽署的CEPA 6提出「研究在內地引入港股組合ETF」,市場已把有關措施理解為「港股半直通車」,港股亦已順勢炒了幾轉。今次CEPA 7肯定有關的建議,市場憧憬一旦內地人可正式買貨,勢必推高港股,而資金大量湧入港股ETF,亦將推升ETF價格。到底這是否明智的看法?港股ETF又是否必然之選?

熱炒未必升 可增發單位平衡供求

中銀保誠董事總經理兼量化投資部主管鄧興成指出,讓內地資金投資本港ETF有兩個實行方法:一是成立一隻在內地上市、投資港股的ETF;二是讓本地上市的港股ETF(如盈富基金(02800)、恒生H股ETF(02828))同時在內地掛牌。兩方法皆可提供渠道讓內地資金投資港股。

假若最終是第二種方法落實,港人現時趁機買入相關港股ETF是否着數?其實買股票不同於買ETF,前者主要受供求關係影響,當買入數額多於沽出,股價自然水漲船高;但ETF的升跌是以所追蹤的資產價格走勢作基準,某隻ETF多人購買雖然提升該ETF的規模及流通性,但價格不一定上升。儘管ETF也受市場供求影響,令回報表現與其資產淨值(NAV)可能出現折讓或溢價,但ETF屬開放式,發行人可在成交大時增發基金單位,維持供求平衡,加上ETF設有莊家制,莊家會盡量減低股價與資產淨值間的差價,令ETF就算成交再大,價格也不會大幅偏離所追蹤的資產淨值。

中港存差異 ETF兩地互掛難度大

話雖如此,推出港股組合ETF變相是開通「半直通車」,內地資金可名正言順投資港股,令港股受惠之餘,亦間接令港股相關的指數受惠。鄧興成認同上述兩種方法均對港股大為有利,而發展中港兩地ETF是大勢所趨,多方面已作出不少努力,不斷研究如何解決多種的技術性困難。如在內地成立新的港股的ETF,是透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的制度下投資,抑或以另一新方法投資?這將需要更多研究和試驗。反而兩地互掛ETF難度較大,因兩地的監管機構、結算系統、莊家及中間人的角色等均需要相互配合。

ETF追蹤指數非跟足

本港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產品向來多元化,而近年有關發行商亦積極推出不同類型的ETF,使現時在港上市ETF多達62隻,以香港股票指數為相關資產的ETF有8隻,包括盈富基金(02800)、安碩中國指數ETF(02801)、恒生H股ETF(02828)、恒生指數ETF(02833)、恒生新華富時25(02838)、標智香港100(02825)、DBX富時25(03007)及價值中國ETF(03046)。

投資ETF的其中優點是它按照相關指數的成分股比重進行投資,又或以一籃子具代表性的股票建立投資組合,以求達到與相關指數表現相符合的回報。

A50成交額最勁

以盈富基金作例,其追蹤的指數是恒生指數,組合內股份包括市值及交投量較高的企業,如滙控(00005)、港交所(00388)及國壽(02628)等;另外,恒生H股ETF(02828)追蹤國指表現,亦較多人留意。然而論及成交,在港上市的ETF中,以安碩A50中國基金(02823)最熱爆,但該ETF卻是投資內地A股。

買ETF要注意一些事項,第一上海證券市場策略員葉尚志表示,雖然投資ETF的交易費用較投資股票便宜,但投資者一定要清楚買港股ETF並不能拿取實物股票,對手風險會由一家上市企業變成ETF發行商;另外,由於ETF涉及追蹤誤差,故任何一隻指數基金均不可能與掛鈎指數的收益完全一致,投資者亦需承受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