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妍習: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下)

投資時不能只看回報及風險,也要重視成本管理。John Bogle在《Bogle on Mutual Funds》一書內提到風險、回報及成本,三者構成一個永恒的鐵三角,要不斷分析彼此間的關係。

很多投資者忽略投資成本,各樣投資工具都會涉及費用如管理費、經紀費或存入費等,費用佔本金的百分比看似很少,但實際金額往往都超出預期,因為成本並沒有交換價值(Trade-off),削減成本必可增加投資回報。上期提出了3個投資陷阱,今期再和大家分享3個例子。

陷阱四:萬用壽險非投資工具

萬用壽險能令你擁有終生保障(或最少直至100歲)。很多萬用壽險的投保人會以貸款方式支付保費,利用低息環境賺取保障,靠保證利息及紅利滾存。雖然保證利息吸引,但投保人須注意保證利息是否已包括成本,令淨利率往往可能低於借貸利。

分析:萬用壽險的保額一般頗大,這類型保單可作為貸款的抵押品,對於突然需要現金周轉的額外選擇,不需要因取消保單而蒙受不必要的成本費用損失。

陷阱五:債券不等同保本產品

債券一般分為很多種類,包括國家債券或企業債券等,而不同債券亦有不同信貸評級,債券是可在到期前於市場上自由買賣,而價格則由市場上各種因素而制訂(可升可跌),因此保證本金只限於債券到期日時得到,債券本金在到期前均不獲保證。如果發行債券之政府或公司倒閉,投資者有機會不能取回本金,雷曼債券便是一例。

分析:債券相比股票及其他衍生工具風險較低,也提供有限的保本功能。投資者如想享有保本功能,必須考慮確實的年期,確保投資年期與債券到期日相符。當然,主權評級債券往往比公司債券較有保障,因此投資者不要只因為利率高而選擇低評級的債券,必須考慮機構的穩定性及安全性。

陷阱六:高成本的保本基金

市面上有很多不同類型的保本基金均標榜「保本」,但投資者也應了解該基金之保管銀行的信用評級,它們主要的工作是受託保管證券商、期貨商、期貨交易輔助人、期貨結算機構、證券投資信託事業、證券投資顧問事業提存之籌設保證金、營業保證金及賠償準備金,因此作為保本基金的保管銀行往往比基金公司來得重要,而且保本基金費用比較昂貴,除管理費外,還有額外的保管費用。

分析:保本基金不一定是保守投資者的專利,投資者必須考慮基本的投資項目、時間及類型,就如以上例子一樣,保本基金未必適合作單一投資,相反將保本基金作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用以減低風險,利用高回報產品來補貼基金之高成本,那麼整體回報會變得更理想及安全。

泰達資產管理高級副總裁 趙翠儀

1998年港姐亞軍,曾拍攝電視劇集及擔任節目司儀,2000年決定返回金融界從事理財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