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書己見:南韓輪場與香港有別

最近去了南韓一趟,了解當地窩輪市場(當地叫窩輪作ELW),感到一些有趣的地方,或許可觸發大家反思。相信不少人也知道,南韓期指市場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市場之一。而近年來窩輪發展亦相當迅速,成交金額佔大市比重與日俱增,其比例有時更與香港相當接近。

如果從發行商數目看,南韓窩輪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其發行商加上流通量供應者(請注意南韓存在二者分開的情況,以下統稱參與者)總數達26家,發行窩輪數目超過5,500隻,可以說較諸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然單單這樣看是沒法真正明白那裏的市場運作。與香港甚少本地發行商不同的是,南韓的參與者包括外資銀行外,活躍其中的還有本地證券商,總數超過15家。

銷售利潤率更高

香港沒有類似情況,無從比較下述情況,但此一情形卻值得大家關注及警惕。在南韓,一些頗具品牌的本地參與者,他們在銷售產品時頗具優勢。如同樣的指數窩輪,上市期權引伸波幅為X%的話,相關指數窩輪引伸波幅可介乎X+1%至X+10%,如產品能順利出售,X+10%當然意味參與者在有關銷售上取得很高利潤率。誰人可以擁有這種優勢呢?就是上述的本地參與者。

這或許與投資者認知有關才會出現這樣的落差,在下相信窩輪是一種標準化產品,所有條款以至於參與者資格(當然南韓與香港的資格細則可能不一樣)都被規定了。

按理說,品牌的差異性不應存在這麼高的溢價,投資者或許對此認識不足,或許只出於情感上的偏好,才會願意購買看上去貴得多的產品。但不論是基於何種原因,作為一個投資者,這種表現不可以說具有充分的理性。香港在某些時候亦存在相類似的窩輪,引伸波幅因不同發行商而有所不同,這也是大家要小心留意的。

監管機構及交易所有一些細則亦與香港不同。在香港,我們可在報章雜誌、電視電台等眾多大眾媒體接觸到窩輪資訊,當中包括很多產品編號。但在南韓,直接推廣相關產品編號是嚴格禁止的。由於適應了香港的習慣,對於這種規定雖能理解,但內心不太認同,一個最簡單直接的問題就是,投資者是否可以迅速有效地找到有關參與者的相關產品,哪些才是焦點所在?

最後,當地交易所會為每個流通量供應者評分,按其制訂標準考量參與者,當中有多少參考價值在下沒有太多深究,但其初衷則十分認同。假如有客觀而有效的衡量方法,無疑是提升市場透明度的可行方法。

本資料由Merrill Lynch & International Co., C.V.刊發。Copyright 2010 Merrill Lynch & Co., Inc. 本資料僅供參考。

香港認股證銷售部主管——

美林亞太區股票結構性產品部副總裁 黃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