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三百股指期貨登場,交投活躍,全線高收。這或許基本符合監管層平穩推出的要求,但畢竟是新生事物,曇花一現之際,市場的分歧已現:唱讚歌的力指,平穩推出,上市成功;唱反調的卻指,成交量與持倉量之比達到驚人的十五倍以上,首日的投機性遠大於股票市場,也遠大於內地的商品期貨市場。說到底,一日時光妄加定論難免不盡不實,股指期貨一經開始,就不可以終止,總須長遠去看。
對內地股市來說,股指期貨有里程碑意義,是投資者須善加運用的戰略戰術武器。正是基於新生性和影響深遠,股指期貨新開張入門,當局不無精心設計,務求順風順水。在制度的呵護下,股指期貨猶如溫室裏的花朵,開得縱然艷麗,也是未經風雨、未見世面。因此九千一百多客戶,近九成是個人,首日參與者多是不計輸贏,抱着感受一下、見證歷史的心態玩一把。
這種態度,切合內地股民喜好「炒新」的傳統,這足以解釋首日成交活躍的原因。內地股民炒新的狂熱司空見慣,認購新股、創業板新張、風險投資,新鮮時熱一陣子,過後拍烏蠅不乏例子。股指期貨會否同一宿命,難以未卜先知,但亦沒有其能走出宿命的依據。最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投資者無疑需時成熟;二是投資成熟要歷經慘烈的市況鍛煉出來。兩者要假以時日,不在短期之內。
有鑑於此,股指期貨開局,暴露了現存的偏差。首先,眼前的股指期貨不是完整意義、成熟的股指期貨。在股指期貨開局到日後運行,市場不難看到,由參與到波動都有政策「呵護」。由於市場環境的限制,加上現貨市場本來就是政策市,股指期貨同國際其他市場的未可同日而語,不屬同一級數。如此做法,縱使初生衍生品市場表面風光,卻是不盡受用,予股民及投資者歷練更屬有限。
其次,對股指期貨抱有不切實際過分寄望。雖然正面意義而言,股指期貨的對沖功能、套期保值功能為投資市場所需,但有統計揭示,全球股指合約七成以上是投機合約。這是對平抑市勢波動、實現價格發現的否定,意味着期指零和博弈中,勝負輸贏往往取決於對手出錯,而不是現貨價格重返理性。這意味着產品的非理性、賭性,監管理念不能想當然地將其從理想化去衡量及管理。
基於這個概念,監管者和投資者需要透徹了解的,更多是股指期貨的風險,而非價格發現功能。港股的經驗顯示,期指的波動可以很大,甚或嚴重背離現貨走勢。內地想當然地為股指期貨,用政策打造一個鳥籠,讓鳥在籠裏「自由」地飛。這在初期,將海外大鱷摒於遊戲之外時,或許可以做到,當衍生市場開放到具深度、廣度時,就是一廂情願。
事實上,股指期貨首日的大成交,並未意味着成功。「炒新」心態支配的一窩蜂入市,無從以市場的技術概念,如阻力位、支持位等指標去分析走勢。相反,高開之後人氣渙散,足以兆示後向看淡,下探支持。首日「炒新」情緒支配的資金進銳退速,還有機會置股指期貨於半死不活的狀態,可以肯定的是,當局須切實留心市場的動態,培育好這株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