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退市合圍 中國築城難守

新加坡突然宣布擴大坡元匯價波幅,讓坡元溫和逐步升值,隨即刺激坡元兌美元錄得單日逾百分之一的升幅,同時帶動其他亞洲貨幣走強,並再惹起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雖然胡錦濤剛稱「人民幣匯改不屈從外部壓力」言猶在耳,可是外圍尤其是鄰近國家收緊貨幣政策的力度逐步加大,中國面對的壓力日增,不再只是與美國官員之唇槍舌劍。

新加坡與香港有很多地方類似:是小規模的開放型經濟體,而且都是倚賴商品進口,面對「輸入型通脹」的壓力,如果不「控制」恐難抵禦衝擊。坡元的匯率機制簡稱BBC(basket, band, crawl),即一籃子、區間和慢進,與人民幣的機制類似。坡元升值首當其衝的是鄰國馬來西亞,以新加坡小型經濟體,若說會波及人民幣未免過於敏感,但不排除會引起「漣漪效應」,為其他亞洲貨幣開了頭,馬幣、韓圜、印度盧比和新台幣恐相繼效法。

澳洲今年已連環加息,同為「金磚四國」的印度亦於上月加息,以抵抗高達百分之十的通脹率。用加息或匯率政策去對抗通脹,各國可因勢而異,新加坡選擇匯率而非利率,主要是其為輸入型通脹,而坡元也非刺激出口的武器;反觀中國考慮人民幣匯率主要顧及依賴出口的模式未改之前,出口廠商難以抵受一次過大幅升值的衝擊。

中國在整體退市策略上,有兩道意欲堅守的防線:一是力拒過早加息;二是力拒受壓升值。儘管此舉有力保經濟復甦的需要,也有不容剝奪的自主權利,但現在面對的不再只是美國的橫蠻要脅,更面臨周邊先行退市的圍城壓力,況且內部自生向外突圍的壓力亦非小,故中國的兩道城防,最終能否守住確存疑問,守得住是否落得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局面,亦不無隱憂。

通脹已被中國當局視為頭號大敵,今日公布的三月份CPI(居民消費物價指數)相信仍未「超標」(官方欲控制在百分三以下),但未來前景肯定非常嚴峻。早前公布三月份出現貿易逆差,已印證資源價格對中國舉足輕重,人民幣若升值可減輕資源進口的成本,同時增加居民的購買力。不過,在現時環境下,用利率調控無疑是較有效的手段。

中國屢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但對調高利率暫時仍是「拖住」,遑論讓人民幣一次升值?中國希望在合適時機推動匯改,現階段縱然有調整利率或推行匯改的必要,也要隱忍不發,以免陷於「屈服」壓力的尷尬。待事件淡化之後實行,又恐怕錯失良機。現時圍城壓力更兆示,愈遲愈無良機可乘,進退維谷是既成之局,等合適時機怕已是不合時宜的苛求,中國退市非痛下決心一博不可。

香港夾在中美之間,港元與美元掛鈎的影響顯現,市民不但感受到「超級通脹」降臨頭上,而且人民幣倘升值,生活更為百上加斤。港元較諸坡元更應該升值,惟受限於聯繫匯率,港元難避受牽制,每觸及強方保證,金管局更要注資壓低港匯。港元不僅有招惹投機狙擊的風險,加息又要待美國而後動,眼看仍遙遙無期,只能坐待通脹和資產泡沫繼續膨脹,無疑有遭受金融「一劍封喉」絕殺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