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樓價持續高企,對於剛踏入社會工作的年輕人來說,置業是否「不可能的任務」?近期政府積極推售夾屋及居屋貨尾,又是否合適選擇?任職銀行的梅小姐(Norma)已有近兩年工作經驗,亦深感置業困難,到底應如何踏出置業第一步?經絡按揭首席經濟分析師劉圓圓作貼身解答。
N:梅小姐(Norma)
劉:經絡按揭首席經濟分析師劉圓圓
N:現時樓價高企,是否置業的適當時機?
劉:價格持續攀升的樓盤主要是貴價豪宅,但因樓價太高,已被列為「第二個交易市場」,在100宗交易中,少於10宗是1,000萬元以上住宅,其餘九成交易均為200萬至500萬元的中小型住宅,當中46%更為200萬元以下的單位,相信這個水平大部分人都能負擔。中小型住宅選擇甚多,呎價約4,500元,相對於九七年6,000多元的高峰期來說算合理,這些單位多位於天水圍、沙田及荃灣,如嘉湖山莊及淘大花園。
N:銀行按揭利率創新低,年輕人是否儲足首期便應置業?
劉:年輕人適合置業與否,視乎背後目的而定。如果是買樓自住,現時拆息按揭計劃息率僅約為1厘多,相對於高峰時期的10多厘下降不少,是向銀行貸款置業的好時機,若以成本計算,供樓也的確較租樓便宜。至於置業作投資,則需留意樓盤的升值潛力,普遍藍籌屋苑均有不俗的升值力,即使出現調整,整體升幅仍是向上,而且供樓可作儲蓄工具,較其他投資產品風險低。
N:我家住將軍澳,最近政府推售將軍澳夾屋貨尾,你認為是否值得考慮?
劉:如果沒有自住需要,純粹為投資目的,夾屋未必是適當選擇。夾屋有5年轉售限制,故戶主難以透過出售方式套利,且夾屋並不屬私人市場,升值潛力遠遜豪宅及大型屋苑,只可作儲蓄用途。若本身已有儲蓄習慣,購入的意義不大。
N:如果已儲足首期打算置業,應選擇甚麼類型的單位?
劉:新樓樓價較高,年輕人多負擔不起,故仍以二手物業為主流,如新界區200萬元以下的單位,雖然面積較小及樓齡較舊,但可先「上車」,待日後儲足彈藥才換樓也未嘗不可。除此之外,居屋也是不錯的選擇,其呎價相對較低,年輕人較易負擔。
N:市面上按揭計劃眾多,應該如何選擇?
劉:要比較利率、現金回贈及迎新禮品等,尤其是利率,絕對影響供款的多少。P(Prime Rate,銀行最優惠利率)及H(HIBOR,同業拆息)是市場常用的按揭息率,而現時後者最被廣泛使用。
N:如「計劃一」及「計劃二」(見附表)我也能應付,應選擇哪一個計劃?按揭成數及每月供款額應設定為多少?
劉:兩個計劃的分別在於按揭成數,年輕人其實不用擔心九成按揭太高,其實風險不大,反而你要考慮的是,如果你選擇「計劃二」,剩下來的30萬元應如何運用?若能用得其所,如投資穩定回報的基金或儲蓄保險,我當然十分鼓勵。但問題是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投資未必有理想回報,所以決定按揭成數時,要考慮預留資金的用途、流動現金是否足夠以及日後供款的壓力等。至於每月供款額,約佔收入的30%至40%為最恰當。
N:置業除了考慮資金是否充足,還有甚麼需要留意?
劉:可預留約6至9個月的現金流作儲備,即使遇突發情況如失業、轉工或應付醫療開支等,也能維持供款。除了首期及儲備資金外,首次置業的投資者還需準備其他費用如經紀佣金、律師費及裝修開支等,以免出現資金短缺的情況。另外,對於置業作投資用途的投資者而言,可考慮物業地點的升值能力,以便將來能以較高價格售出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