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八年金融海嘯衝擊而沉寂一時的全球通脹恐慌潮似乎逐漸回歸!不過,發達國家如美國、歐洲、日本等,與澳洲和新興經濟體在通脹問題上取態各異,前者並不擔心通脹威脅,仍集中火力以低息催谷經濟增長;後者察覺到通脹顯著升溫,正在逐步退市,令全球貨幣政策各走各路。
英國駕駛者肯定已深深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壓力,當地每公升汽油價格上月按年大漲28%;歐元區三月份通脹率由二月的0.9%急升至1.5%;中國通脹率亦由一月的1.5%急升至二月的2.7%。
印度二月通脹率升至9.9%,直撲雙位數字,該國央行三月隨即加息。
但亦有個別例子證明全球經濟仍未在全面通脹狀態,美國克里夫蘭聯儲銀行編纂的全年通脹中位數,二月跌至0.8%的紀錄低位;日本撇除食品和能源的二月核心消費物價按年下跌1.1%,通縮程度是九年來最嚴重。
發達國家央行以至投資者視當前通脹情況為反映商品或入口漲價的一次性物價上調,而非持續的通脹現象。英倫銀行行長金默文二月致函予財相戴理德,就通脹率超標解畫時,強調通脹問題僅屬暫時性。
聯儲局亦在上月會議紀錄提到「未來一段時間通脹將會溫和」,跟歐洲央行措辭相若。
另一邊廂,一年前展開經濟迅速復甦的新興國家通脹同樣迅速升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警告;新興經濟體應透過財政和貨幣政策控制市場需求。
該組織副總裁波圖加爾特別讚揚印度和中國致力退市防範通脹。澳洲採以先發制人策略,本周採取半年來第五度加息行動。
倘若新興市場需求繼續上升,而歐、美、日三地需求依然疲弱,中期而言新興經濟體和發達國家通脹分歧情況會持續下去,但從全球層面來看,現時情況跟○八年供不應求程度足以觸發真正的通脹恐慌,則仍有一大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