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本欄提及的美國農業部報告,大豆及玉米的種植面積較預期略低,但由於季度庫存數字高於預期,觸發農產品價格出現回吐,但於低位明顯有承接。
雖然以現時的種植面積以及正常的產量計算,今年美國大豆及玉米的產量將非常接近○九年的歷史高位,但由於市場價格早已反映產量增加的情況,倘若美國種植進度因天氣或其他因素而受阻,相信農產品價格將有不錯升幅,近期調整是吸納的好時機。
撰寫本文時剛好是季結,因此筆者也希望與各位讀者回顧一下一○年第一季的商品市場表現(根據標普高盛商品指數作分類)。以種類劃分,今年第一季以牲畜類商品表現最佳,升幅達15%。隨着經濟逐漸復甦,民眾對肉類需求回升,加上美國不少豬農因飼料價格上升等因素而面對龐大虧損,大幅削減養豬數目,也在供應層面推高價格。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能源、基本金屬及貴金屬,於第一季也錄得溫和升幅,當中基本金屬的升幅為5.4%,而能源及貴金屬的升幅分別為3.4%及2%。雖然美匯指數於第一季上升4.3%,但對商品價格的表現未有帶來太大衝擊,主要原因是投資者仍然憧憬經濟復甦將推動商品需求,而美國聯儲局表明無意於短時間內加息,也繼續助長商品市場的炒風。
筆者執筆時,銅價經已上破今年高位,而原油價格與今年高位也只是一步之遙,但明顯地全球商品需求仍未復原至金融海嘯前的水平,周期性商品的庫存水平也仍然高企,看來這升勢的投機意味濃烈,高追的投資者宜萬分小心。
農產品是今年第一季表現較差的商品。由於投資者憂慮美國種植面積增加,再加上南美的供應上升,對穀物類農產品價格的確構成一定壓力。另外,去年被炒高的原糖價格,也因為基金平倉以及巴西及印度的供應較預期為高,而出現龐大沽壓,於第一季大跌近四成,拖累農產品的表現。
筆者於年初曾經表示,商品價格於第一季仍會出現高位徘徊的格局,直至第二至第三季投資者憂慮息率上調,才會出現較大調整。筆者至今仍然維持這個想法,但商品市場的調整可能較遲出現,因聯儲局似乎不急於上調息率。現時的策略不是高追,而是進行獲利回吐,甚至開始進行較長期的淡倉部署。
亞達盟環球期貨副總裁 潘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