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宗頗令人傷感的新聞,是關於大學生破產的。
根據學生資助辦事處的統計數字,在過去3個學年內共接獲近600宗大學生申請破產的通知,涉及貸款款項達2,400萬元。單是今年一月,學生資助辦事處已接到69宗學生申請破產的通知,涉及款項360萬元。在以前的日子,大學生可算是天之驕子,為甚麼今天卻要弄到破產收場?
大學生要申請破產,當然有很多社會因素,例如學費太貴、物質主義太強等,但筆者卻認為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以前的學生是「先苦後甜」,但現在的學生卻是「先甜後苦」。
筆者於二十多年前進入香港大學讀書。對於我們這群屬於「60後」的人,大部分都是在貧窮環境中長大的,例如在百多呎的地方住上6、7個人、坐在樓梯底讀書等,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由於身邊的朋友都是在這種環境下生活,故此大家都不會覺得有甚麼問題,對物質的需求也不高。
以筆者為例,自中學三年級已開始做兼職賺外快,包括在工廠倒垃圾、插零件、穿膠花、教書、在馬會投注處聽電話等,在整個學生階段,都沒拿過家裏一毛錢去交學費。還記得當時中學在下午4時下課,筆者在5時半前趕到沙田馬會,一直工作至晚上10時半,時薪12元。工作雖然辛苦,但心裏卻是愉快的,因為我們從小就開始辛苦,所以就不會覺得辛苦,而且我們所走的路,前景多是愈來愈好的。例如在20年前大學畢業的人,大部分都很容易找到月薪近10,000元的工作,當時太古城呎價也只是約2,000元;而且在九十年代中期,中高級管理層都愛移民外國,所以很多留下來的人,每年升職及加薪幅度高達20%以上,因此我們這群「60後」的生活是「先苦後甜」。
可是「80後」及「90後」的人,童年時正處於經濟急速增長時期,物質生活非常豐富,家庭中亦只是有一個或兩個小朋友,大部分都有很多零用錢,加上雙親都要上班,主要時間都放在賺錢方面,於是沒有時間陪伴子女,孩子年少時都是由菲傭照顧而長大的。很多父母由於自己在孩童時代捱窮,於是把最好的一切給予子女,做一個有求必應的生神仙,就是最能作出愛的表現。
但真實情況卻是,當孩子從小就在這種「想要幾多,就有幾多」的環境生活,到他們長大成人後,卻發現現實世界是殘酷的。「萬千寵愛在一身」突然間消失,大學畢業生原來已經不再值錢,畢業生的起薪點較20年前還要低,每年人工加幅也只有兩、三個巴仙,完全是「先甜後苦」的生活。
筆者從大學得到一些數據,得知一個大學生若申請4年的「免入息審查貸款計畫」,平均借貸額連利息就須還款十多二十萬元,若攤分5年分20期還款,每季還款可能要八、九千元。以一名月入只有8,000元的大學生計,縱使日常生活節衣縮食,這些生活都是難捱,就算政府為畢業生設立一次性兩年的延期還款計劃,也只是把問題延後。
當然大學生破產的原因還有很多,例如有「大學生股神」借錢炒股全軍覆沒、購物狂碌卡而弄得一身巨債,都是由於父母沒有讓孩子從小開始學理財,灌輸正確的理財觀念。所以若不能從小做好理財訓練,幫助孩子明白金錢和信貸的問題,到他們長大之後,就可能引起很多經濟及社會問題,這都會是讓家長和社會痛心的悲劇。
銀聯信託投資總監
投資樂園創辦人 林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