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緬甸訪問,有如下感想。
緬甸屬低收入國家,政治保守,受美國制裁,外貿不易拓展。平均工資水平在每個月40美元左右。從國際媒體的報道,應是民不聊生、政治壓迫、社會封閉,或許這是幾年乃至十數年前的情況。惟實地所見和訪談所得,社會上工資雖低,但物價也低,政府首要抑壓米價。工資低,生活成本、生產成本也低。政府管制嚴,汽油分配,進口限制,故市場上高檔物資供應不足。汽車少、摩托車也少,沒有如越南開放前的摩托車氾濫。
工資、生活條件大致如中國在80年代初期開放的情況,但民風崇佛、守禮、有秩序、清潔,沒有中國社會上下的農民衝動性格,英國文化餘風仍在。教育水平頗高。與中國開放前相比,大致相同,亦有所優勝,至少沒有珠三角當年的無法無天。近年即使在美國經濟制裁下,經濟發展仍然十分快,國家財政豐裕,單天然氣收入一年便達30億美元,以五、六千萬人口計,數額不小。縱使全部集中政府手裏,基建投資擴張頗大。例如近二、三年創建的新首都,耗資巨大,也創造不少就業。
據說去年底中國領導人到訪,提議援助20億美元,緬甸軍政府婉拒,說目前政府有錢,請中國留待十月大選後新政府上台時才作援助。貿易方面,泰緬邊境、中緬邊境貿易擴張迅速,邊貿大於政府的統計,中緬邊貿雖少於泰緬邊貿,近三年來由三億美元升至十億美元,且仍有餘未盡。例如近月摩托車入緬大增,貿易額還會急升。緬甸翡翠寶石在亞洲市場需求殷切,一年三、四度拍賣會人數大增,成交大增。民間的大米和水產出口也旺盛。
政府有錢,民間有錢,於是緬幣的市場匯率穩定,黑市需求不大。軍政府原來嚴厲的外匯管制也不聲張地大幅放鬆。軍政府亦大力推行企業私有化。或許有泰國色彩,私有化造就與政府有關人士的利益輸送,但總比集中軍政府手裏更能創造發展空間和機會。國富民安的情況下,中產階級從貿易中隱約崛起,形成往曼谷的消費潮流、往新加坡留學潮流。
緬甸實況與歐美主流媒體報道的情況落差巨大。緬甸屬東盟成員,自由貿易區成員,也是東盟與中國自由貿易區組織成員。因經濟發展較初步,在二○一五年才會全面開放,但現時限制只在於進口,不在出口。進口限制也極其寬鬆,外匯供應充裕,邊貿交易靈活。在開放前夕,緬甸的特殊之處在於工資低(且低於柬埔寨,更不用說越南和中國內地),在於本地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大米等農產品,翡翠寶石等礦產,且更在於緬甸的地緣政治優勢──東亞連接東南亞與南亞、南北連接中國雲貴西南地區與南洋、印度洋。
中國參與緬甸油氣田開發、港口,從緬甸通往雲南的油氣管,乃至正在商討中的雲南至緬甸南部海港的鐵路等。中國已成緬甸的戰略夥伴,也因此,印度、美國都向緬甸示好,以牽制中國,單此一條,美國對緬甸的經濟制裁早晚要撤銷,且會以各種理由提早,緬甸的外貿拓展空間更大於東盟其他國家,比越南當年更佳。
從這些因素看,只要在今年十月大選後大致順利的話,美國制裁會逐步撤銷,緬甸與東盟、中國,以至印度等南亞國家貿易將會大增。或許外資來緬步伐稍慢,以各方面發展條件而言,緬甸大有可能是第二個越南,商機處處。
香港既失了越南的發展機會,內地發展空間受壓,香港企業亦難靠投資提升,緬甸可能是港商、香港結構不變底下最後一個黃金發展機會。
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