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新股市場活躍,去年集資額列全球首位,但上市後再融資規模則較美國及英國遜色。最新一期《中銀經濟月刊》直言,本港不應停留作內地資金供應者,應發揮國際化優勢,吸引更多海外企業來港上市,未來港預託證券(HDR)可扮演更大角色。
《月刊》指,去年本港新股集資額超過紐約及倫敦,但上市後再集資額不到紐約及倫敦的25%及50%;同時,創業板新股集資額佔新股總集資額不到1%,創業板與主板集資比例遠低於紐約的33%比66%,以及倫敦的20%比80%,反映香港的集資功能與紐約及倫敦仍有差距。
《月刊》又稱,○一至○五年間,A股陷熊市,股權改革及資本帳受限,為本港吸引國企前來上市創造歷史性機遇。惟隨着內地股改結束,加上內地銀行資金充裕等,一些利好本港新股市場的因素正在減退,本港需作相應調整,不應僅停留作內地資金供應者,應協助國企「走出去」,拓展多元化上市資源。
《月刊》認為,香港及深圳兩地創業板具合作空間,若兩地加強合作,有助提升國家創業板功能,操作方法可參考目前英國AIM的「終身保薦人制度」,或美國法例初期只限專業投資者進場的安排,同時HDR可扮演更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