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人口老化,出生率亦偏低,養兒防老的觀念已不合時宜,打工仔除了要提早計劃退休生活外,作為長線投資的強積金更不容忽視。今期《積金101》請來兩位強積金受託人的管理層,分享他們個人的強積金投資,值得大家參考。
自言是「50後」的信安香港行政總裁葉志良,早於九十年代參與協助強積金成立,在○一年初加入信安負責強積金業務。他坦言自己工作繁忙,加上強積金屬於長線投資,所以並非經常轉換投資組合。
他說過去數年只轉換一至兩次投資組合,原本的強積金組合有50%資產投資於保證基金,30%投資於環球債券基金,20%投資於亞洲股票基金及持有貨幣基金,當去年初環球股市處於低位,他看準時機沽出所有環球債券基金、少部分保證基金及亞洲股票基金,轉買中國及香港股票基金。「自己看好未來中國的經濟前景,加上已有足夠的儲備應付退休生活開支,故選擇較『勇』的強積金投資策略,以捕捉當地股市升浪。」
隨着去年環球股市反彈,他的強積金組合已「打和」,預計在退休後的短期內不會領取強積金,會在帳戶內繼續滾存或轉往該公司的零售基金。不過他提醒臨近退休年齡的打工仔,如果現時未有足夠資金應付退休生活,則應將資產投資於較低風險、防守性較高的基金組合,例如債券基金等。
在現時低息環境下,大部分的保證基金只提供本金保證,加上貼近零回報,為何在組合內仍保留部分保證基金?葉志良解釋,該保證基金在○四年前設有每年5%的保證回報,條款列明僱員在退休前並不可隨意提取基金資產。
不少上班族都想盡快退休,卻沒有足夠儲備,相反葉志良現時儲蓄已足夠應付退休後的開支,卻未有退休打算。
育有一子一女的他笑言:「退休後不會打算倚賴子女供養,故早已作退休部署及準備,由於強積金的僱主供款佔其收入15%,預算該金額應可應付退休後部分的開支,其餘則來自物業投資、零售基金、股票等的回報,退休後的生活應可較輕鬆。」
「當策劃退休計劃時,最重要是考慮對退休後生活的質素要求,繼而再預算其開支,以平衡投資回報及風險。」身兼退休計劃協會主席的銀聯信託董事總經理及行政總裁劉嘉時說。
銀聯信託為五大強積金受託人之一,劉嘉時已加入該公司逾10年。她指雖然打工仔一般會按年齡及所承受風險作彈性部署,但投資始終因人而異,以其個人為例,由於具有較專業的投資知識,故不怕承受高風險而押注股票基金,現時其個人強積金有80%資產投資於亞洲、中港及環球股票基金,其中亞洲及中港市場佔絕大部分比重,其餘20%則為債券基金。
自言永不言休的劉嘉時說:「自己距離退休還有20年,隨着環球經濟逐步復甦,不少公司盈利未來會有所增長。由於強積金屬長線投資,以長線角度來說,股市仍在上升軌道,未來數年會繼續投資於股票基金。」她表示不會投資於保守基金(前稱保本基金),由於現時本港每年通脹率為2%至3%,保守基金貼近零回報,根本難敵通脹。
受託人尤其清楚強積金的價格變動,那麼在跌市時有何轉換策略?劉嘉時坦言雖然對市場敏感度較高,但工作忙碌,又要參與教會活動、彈琴及陪伴家人,過去數年她只曾將環球股票基金調往中港股票基金。「自己從事金融行業,更能體會低買高沽的難度,因此在○八年股市大起大落時,沒有刻意捕捉市況而轉換強積金組合。」
與父母同住的她表示,現時會將收入約50%作儲蓄,以供養父母及作為個人退休後的儲備。由於她預算強積金只能應付退休後的40%至50%開支,因此她早已與家人共同投資基金、股票、黃金及人民幣,以獲取長線回報。
她補充說,強積金由二十多歲開始供,投資組合要選得好,才可獲得基本的退休保障,否則很難應付退休所需。她指在職人士除了在經濟上為退休作好準備外,還要在心理上裝備自己,建立個人社交網絡及嗜好,為退休生活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