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會是簡單的重複,實際上現今的歐元狙擊戰,攻守陣營與當年不同,規模與當年亦可能不同,環境條件也肯定不同,未必是香港抗擊大鱷的策略翻版可以解決問題。歐元有此一劫具有更深厚的國際背景,也可以說是金融勢力大對決。因為當今之世,能威脅美元霸權地位的,不是還在國際化學步的人民幣,也不是江河日下的日圓,只有在海嘯中被高唱提高國際地位的歐元。
希臘財政危機引發之際,歐元區的決策者尚未意識到歐元的劫難,仍想對希臘的財困採取旁觀態度,到更多國家出現連鎖性問題時,嗅到了火藥味才出言安撫。此時形勢已肯定不在希臘和歐元這一邊,目前有十六國家使用歐元,都將不可避免受到衝擊。無論歐洲官員如何派定心丸、如何挺歐元,看來是錯失先機矣。
歐元區國家存在先天的死結,一方面是財政拮据,另一方面是福利至上。以希臘為例,發生嚴重財赤後政府要削減赤字,只能向福利開刀和加稅,馬上觸發民眾罷工示威狂潮,釀成政治危機。因為財困而舉債,而舉債的選擇不多,相對較多求助美元,在匯率發生變動逆轉時,美元債務成為拖垮國家財政的負累。目前歐洲面對的就是匯率逆轉的形勢。
正因為窺透這層玄機,紐約大學經濟教授魯比尼二月初發出預言,歐元將有解體危機。這是學者的一家之言,但因緣際會間它又成為一道動員令,誘使更多資金加入狙擊圖利,短期內歐元做淡的空頭,看來是不會罷手的了。更可悲的是,歐洲內部缺乏團結精神,而在財力上各國也自顧不暇。工業國集團(G7)架構內更是各懷鬼胎,甚至不想碰匯率這個議題,意味着不想觸及治本之策的損益格局。
像希臘這樣的國家,與當年香港不同的是缺乏反擊的財力。全無還手之力,如何搏鬥下去?理性的判斷,像英鎊遭受狙擊,德國袖手旁觀,英鎊不得不與歐元脫鈎的情況,更有可能在日後重演。在這種情勢下,揮資狙擊的大鱷豈會出於憐憫,放棄榨盡利潤的機會?可能正因為預見到狙擊的慘烈,有人形容金融危機第二波將以歐元危機的形式引爆。
雖然有些國家財政危機,但歐元區預算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平均只為百分之六,低於美國的逾百分之十,為甚麼歐元發生危機,美元成為危機的得益者?美元霸權膨脹之際,將其他貨幣踩於腳下,符合美國走出危機的需要。歐元危機像面鏡,照出全球貨幣爭戰的風險。面對歐元危機時,新興市場尤其亞洲各國要加以防範,免受池魚之殃。美國總統奧巴馬已經強橫地點了人民幣的名,火燒歐元之際,亦想痛燒人民幣,只因人民幣未自由兌換,沒有捷徑可言,但硬撼的姿態已經擺在陣前,匯戰、貿戰、碳(排放權)戰都可能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