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中環妍語:閩商成就民商傳奇

金融海嘯以來,不少人在談論「國進民退」的問題。國家的4萬億元振興計劃,說是促進了國企吞併民企;銀行放寬貸款,又說是導致國企繼續「水浸」而民企乾枯。這些言論,令漸露曙光的經濟蒙上了一層陰霾。我最近出外公幹時覓得一處好地方,卻是個「國退、民進」的好模範,就是福建泉州。

泉州被稱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裏沒有廈門哄鬧的遊客群,也沒有省會福州豪邁的高樓,市中心的大街保留有清真寺和牛肉檔、天主教堂和咖啡座。這個遠離首都的泉州,一直沒有甚麼大國企以此作為據點,更沒有甚麼礦金等天然資源。但這裏的稅收收入、用電量等指標目前卻已高踞福建省首位,○七年GDP剛逾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九年超過3,000億元,來勢洶洶。在這裏舉足輕重的鞋履業,從以往只會替海外品牌來料加工到建立自己的品牌,從閩一小城鎮開始到建立覆蓋全國的宣傳與銷售網絡,憑藉這門從小村落裏走出來的紮實工夫,現在這裏從拖鞋、運動鞋以至皮鞋,舉目皆是。

許氏大姓 光大民企

我聽說這裏有一座清源山,山中有老子像,席地而坐,其由來、年份至今竟無人知曉,記載說是「石像天成,好事者為略施雕琢」,我便趁着有幾個小時空閒,慕名參觀。游畢,朋友又領我向後山進發,拾級而上,四顧鬱鬱葱葱,耳邊啼聲不絕,頗有古人登高之韻。未幾,幾座明朝時的祠堂出現在眼前,其中一座為「許家祠」,熟悉福建的朋友可能知道,許氏正是福建人的大姓。來到這裏,我赫然發現,許氏更是著名民企企業家的大姓。

祠堂並不華麗,卻有着無數許氏族人留下的簽字,根據族譜每一個輩份排列得井然有序。祠堂捐贈人的芳名壁上,帶頭的是4個香港人並不陌生的名字:許榮茂、許連捷、許健康、許景南。追根究柢,這4個名字的背後是4個閃亮的品牌和幾百億元的市值:世房(00813)、恒安(01044)、寶龍(01238)、匹克(01968)。

炒股的朋友應該對這幾個名字有着頗深的情意結。世房是全國房地產的十大品牌;恒安這個婦幼用品製造商近5年來締造了股價的神話;寶龍和匹克都是克服了經濟危機,去年咬緊牙關成功上市的民營企業。

刻苦打拚 重視傳承

在這竹林深處的古祠,竟然與國家改革開放下民營企業的崛起聯繫在一起,背後確有着深層次的客觀與主觀因素。泉州位處邊陲,又與台灣為鄰,國家基於戰略考慮一直沒有很大的經濟投入,但這卻為民企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加上福建人「愛拚才會贏」、刻苦耐勞的創業精神,從來料加工到建立品牌,從閩到港進入資本市場,再也不是偶然。

中國人有一句話「富不過三代」,這也是很多民營企業家從創業到守業須面對的挑戰。尤其民企的冒起往往有着創業者很深的個人烙印,如何讓公司從一個家庭變成一家專業管理的企業,一直備受關注。近年投資者也看到一些民企由於繼承問題,或創辦人去世或家族紛爭,突然面臨倒閉的危機。

由於閩人特別重視家族傳承的理念,加上自己以前沒有很好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往往提早開始培養下一代的企業繼承人,以保家業。仔細看在這古祠裏崛起的四大民企家,不難發現他們的第二代都已掌控公司的業務,繼續着閩商、民商的成功傳奇。

(妍宇)

妍宇,《香港華爾街的孩子》作者,畢業後一直在香港的華爾街工作,現任職跨國投行,卻始終是不折不扣的狂想一族:游走在城市之中,沉睡在字裏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