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行數目大減
香港的持牌銀行數目由九三年底的172間急降至○九年底的145間,九八年至今,已先後有十多間中小型銀行被購併,廣安、友聯、大通、華人、道亨、浙江第一、港基、亞洲商業等銀行,均已成為歷史。
期間,大型銀行茁壯成長,聲勢浩大,經營手法趨向「大小通吃」,令到一眾中小型銀行更加「搵食艱難」。數大銀行近年在樓按市場鬥得難分難解,中小型銀行無奈參戰,便是最佳的印證。
金融海嘯後,銀行監管只有日趨嚴謹,面對內地銀行紛紛進佔香港市場,香港銀行業未來十至二十年,將會是何種面貌?中小型銀行的命運又將如何?
「中資銀行數目會增加,大型銀行亦將續處於強勢。」洪丕正解釋,香港是內地銀行勇闖國際的平台,是其進軍國際的首個踏腳石。
至於中小型銀行,他絕不認同會消失於這洪流中,他深信中小型銀行在任何市場永遠自有其生存空間。他以超級市場及士多作比喻:「香港有兩大超級市場集團,但仍然有很多士多存在」。他認為未來不會只是大型銀行的世界,而沒有了中小型銀行份兒,因為「始終有些客戶總喜歡光顧較靈活、細小的銀行」,中小型銀行也有本身定位和生存之道。
走出香港放眼全球,洪丕正預料銀行數目傾向有少無多,購併活動會增多,以致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的銀行數目將較今天少,當然達致某階段,銀行規模過大便有管理方面的挑戰,但並非說銀行規模愈大只會變成缺點而非優點。
港勝任樞紐角色
在香港這個人口僅逾700萬人的彈丸之地,已是一個相當成熟的市場,到底本港銀行業是否已呈飽和?是否定要依靠內地才能生存下去?
洪丕正語重心長說:「未到這個地步。」他點出香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connector(樞紐者),憑着這個角色,香港應該還有很多空間可以發展,銀行業可從中受惠。
他分析道,首先是貿易走廊帶來的商機,以前的貿易走廊是以太平洋為重心,現時主要由中國向西移,尤其是原材料輸去中東、非洲之地,香港可繼續發揮接駁的功能,將接駁的方位由東轉向西;其次香港可助人民幣走向全球、可助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化。
籲拓展債券商品市
談完香港的接駁角色,他把話題轉向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未來路向,其肺腑之言是「不要單靠一、兩樣強項」,香港應走多元化路線,除了本身在股票及外匯市場的強勢外,亦需強化在債券及商品市場的發展。
至於長遠香港最大的挑戰,他指出一個事實,無論發展任何新的市場或產品,都必須要有耐性和人才。然後,他思索了一會,接着說要加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便需要吸引國際人才到來香港,不能夠單靠港人所懂的知識來發展市場,因為有很多新範疇,例如商品,都為港人不太熟悉的領域。
他認為,香港若要把握機會,那就要營造一個能夠吸引國際人才的環境。經常與不同國籍人士接觸的洪丕正,觀察到香港人有時會有這樣一點點的傾向, 就是「坐埋張枱有個鬼佬,照講廣東話」,所以香港在文化上也要作出配合,讓海外人才感受到此處是歡迎他們之處。
整體監管及營商環境亦必須有利商業,因為對於國際公司來說到處都是一樣,它們只會尋找最歡迎自己的環境及措施最適合的地方經營生意,洪丕正期望,香港能朝這方向發展。
洪丕正Profile
婚姻狀況:已婚,育有兩名子女
學歷:工商管理碩士
歷任渣打職位
2008-現在 渣打香港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
2006-2007 香港個人銀行業務主管
2005-2006 香港營運總監
2002-2004 集團投資關係主管
2000-2002 跨國及大型企業關係主管
1998-2000 亞太區現金管理及貿易服務主管
1996-1998 企業銀行部策略及市務發展主管
1995-1996 集團私人銀行財務部主管
1992-1995 財務部不同崗位
現時其他職務
渤海銀行董事會副主席
公職
香港銀行公會主席
香港機場管理局董事會成員
醫院管理局董事會成員兼財務委員會主席
保險業諮詢委員會成員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成員
香港貿易發展局理事會成員
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
香港公益金董事
文:曾秀雲
攝:潘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