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港股直通車光打雷不下雨,議而難行,今次更是一個響雷,幾時雨下恐怕仍費周折。其實,儘管名正言順的港股直通車報廢了,但變通版的半通車,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經已啟動。現實中,內地人經明道暗道炒港股可說已無太大困難,香港對港股直通車的寄盼之情,明顯降溫已今非昔比。上海版直通車宏觀意義已不是基於挺港,反而是內地金融發展的必要。
目前,財資充盈已是不爭事實,相較之下投資渠道日趨狹窄,股、樓暴炒,就是兩者失衡的表現。內地鼓勵企業「走出去」效果並不彰,即使效果較好,仍不足以解決投資的需求,開放個人用匯外遊、投資是接下來遲早要籌劃的事情。又一波的熱錢湧入可能發生,同股、樓泡沫化憂慮相關連,未來洩洪的需要仍會令當局惴惴不安,開放個人投資海外顯然利多弊少。
事實上,上海版直通車提出,談不上太多新意。近年,除天津濱海新區向中央要直通車以外,廣東以深圳為始點,也積極向中央「要車」。上海現在不過是新加入的「要車」者,上海比津、粵有優勢的是擁有國務院御批的國際金融中心「牌照」,可能更易打動天聽。因此,如果把直通車單純理解為「挺港」政策顯然是片面的。實際上,內地都市爭搶金融大餅,誰得了直通車尚方寶劍,誰就是中央力挺的受惠者。
從地方爭搶金融大餅,直通車廢而不止,不停向中央提起,衝擊「開車」決策,不難體會到直通車存在助闢投資渠道,宣洩資金壓力的需要,同時也是金融產業謀求發展的重大機遇。早前公布港股直通車報廢時,國家外匯管理局已表明,下一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拓寬境外投資渠道」的意向。這為重修直通車埋下伏筆。
當然,無論直通車由哪裏開出,香港都不免分享到好處。雖然上海版直通車在理念上強調面向海外,不偏於港股,但由於內地人認知、偏好及便利程度,難免相對集中於投資港股。此外,在兩岸投資互通障礙掃除後,台灣也將是重要的受惠市場。究其實,推動兩岸投資互通,以民間形式打通障礙,是補充鼓勵企業「走出去」不足的法門,換言之,推動兩岸投資互通,亦較挺港有着更強的決策誘因。
上海版直通車提出,可能鼓動起港股一波升浪,成為投資者追捧的消息。應當留意,雖然消息堪可寄望,但上海方面談不上推出的時間表,而中央對實施的權衡和細節的安排仍費周折,市場不可視之一蹴而就。但是港股直通車雷聲隆隆,經年累月思慮已深,安排方案不無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般瓜熟蒂落的可能,至少像前事不可忘,光打雷不下雨的機會已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