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人行示警勿濫貸 貨幣政策瀕轉向

內地傳出今年第一個星期,銀行新增貸款達到六千億元(人民幣‧下同),各方正猜測月底埋單計數時會否創出天量之際,人民銀行隨即採取行動。昨天發行的二百億元一年期央行票據,參考收益率調升八個基點;同時發行二千億元為期二十八日的正回購,是上星期同類操作的兩倍,這些都屬於情理之中。至於較令人意外的,是人行在傍晚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半個百分點。三管齊下反映人行決心回收過剩資金,而且對金融機構陽奉陰違愈來愈不耐煩,貨幣政策瀕臨轉向。

人民銀行要調節貨幣供應,最直接就是調整利率及存款準備金率,但「雙率」屬於重藥,不會經常採用,於是便要輔以「公開市場操作」,達到貨幣政策的目標。發行央票是公開市場操作其中一招,向指定銀行發行短期票據;正回購是另一招,向指定銀行賣出有價證券,並且在一個雙方約定的日期全數購回。兩項操作細節縱有不同,目的卻一致,就是吸收銀行手上的資金。但論威力,始終不及加存備率,上調半個百分點已等於凍結銀行幾千億元存款,不能再用來放貸。

理論上,公開市場操作可以影響市場利率,美國聯儲局及歐洲中央銀行便經常透過買賣債券,令市場利率不致偏離央行的目標利率。中國的情況則是另一回事,銀行的存貸利率全部由官方控制,只能按規定作有限度上下浮,不存在真正意義的市場化,所以上調央票參考收益率,一般不會被視為即將加息或加存備率的先兆,難怪昨天內地股市一派處變不驚。不過,人行在收市後再出招,而且是一劑落重藥,股民會否依然若無其事?

其實,央票加息與其說是引導市場預期,倒不如說是補償商業銀行的損失,因為三個月及一年期存款利率,以及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均高於同期限的央票息率,如要銀行倒貼買央票,恐怕惹來公憤。可是,人行順應市場,只會讓銀行感覺不搔不癢,形成一個相當奇特的現象,一邊是銀行急不及待「放水」,另一邊是央行加大力度「收水」,凸顯貨幣政策陷入兩難,所以上調存備率,毫無疑問是由商業銀行逼出來,真是自取其咎。

人行三管齊下展現的收水決心,加上回籠資金一次比一次多,證明市場流動性到了危險水平,通脹壓力抬頭。這一點不難理解,去年內地銀行的新增貸款接近十萬億元,狹義及廣義貨幣供應增幅接近三成,達到史無前例的水平。當經濟擺脫衰退並開始加速增長,過多的資金不只是帶來資產價格泡沫,而是全面性的通貨膨脹,問題是單靠公開市場操作回籠資金,以及上調存備率限制銀行的貸款能力是否足夠?

市場流動性過剩,實體經濟根本無法吸收,反映資金供求與成本錯配,導致處處出現資產泡沫。不過,無論加存備率、多發行央票或增加正回購操作,均屬於數量化的政策調控工具,是控制貨幣供應量而非資金成本。換言之,內地仍然在千方百計避免加息。無可否認加息牽連甚廣,不但會造成「一刀切」的後果,也會增添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吸引熱錢流入。所以今次大可視為人行向市場示警,銀行放貸要有節制,投機炒作要收斂,只要大家識做,便不急於再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