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中環妍語:茴香豆的巨大能量

最近到北京出差,金融街附近就像紐約華爾街一樣,人們下了班就了無人影,就連餐館也大多打烊,與香港中環區周末那車水馬龍的狀況大相逕庭。人們說,北京西邊都是衙門,東邊才是牛鬼蛇神出沒之地,我只好自個兒冒着嚴寒,向東邊去「覓食」。

我來到地安門附近,已經結冰的什剎海,也是靜悄悄的,只有遠處一片紅燈籠在凜風中飄搖。走到跟前,才發現是一處中式院落,頗有一股江浙風味,上寫着「孔乙己酒店」,內觥籌交錯、人聲沸騰。「孔乙己」這名字說起來大家應不會陌生,中學課文裏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大家必定還有點印象吧!孔乙己就是那個之乎者也的傢伙,沒有考上秀才,卻利用諸如「茴香豆」的「茴」有幾種寫法這類知識去炫耀、掩蓋自己。

穿過一片竹林,甫進門只見鎂光燈在狂閃,當然不是在照我,而是在拍門口魯迅先生的大頭蠟像,其中還有學生抱着蠟像叫道:「迅哥!你當年讓我背書背的好辛苦啊!」也許就是這種既愛又恨的共同情緒,讓大家都得「到此一遊」。

多元素結合衍生新價值

酒店餐廳裏最有名的一道菜,自然是10元一碟的茴香豆,就是孔乙己最鍾愛的,基本上每桌的客人都必點。我做了一些調查,聽說每家孔乙己餐廳一天能賣上600至700碟茴香豆。目前全國有十來家孔乙己餐廳連鎖,單是茴香豆的營業額算起來一天有近10萬元,一年就有3,650萬元;還有那配豆子的溫紹興黃酒──文章裏1文錢的茴香豆現在可以賣10元,照推算當時10文錢的黃酒該可賣100元。

於是客人還沒有正式點菜,便平白產生了幾千萬的營業額。我想當年魯迅先生應該沒有想到,自己也會得益於經濟改革開放、國民購買力起飛的一天;而孔乙己這個潦倒書生也在無意之間,釋放了茴香豆的巨大經濟能量,也把文學和經濟完美的結合起來。

在我看來,經濟正是一個奇幻的載體,可與不同元素結合而衍生出新的價值,賦予其新的力量。無論在大家眼裏是多麼細小、乏味、迂腐的東西,與經濟的有效結合卻可以解開其鎖住的價值。經濟本身也許是勢利的、目標單一的,但有了這些不同的文化元素,才能把經濟變得人性化而富有生命力。

在今天百花齊放的IPO市場,投資銀行家們把各種各樣的公司整理、包裝為動聽的上市故事,從補習社到火鍋連鎖,從紅酒到殯儀服務,層出不窮。希望大家在那厚達幾百頁、布滿難纏又難懂的法律名詞的招股書裏,真正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成功模式和要素以外,也體會到資本市場的多元,和那背後的精彩小故事。

(妍宇)

妍宇,生於香港,《香港華爾街的孩子》作者,畢業後一直在香港的華爾街工作,現任職跨國投行,卻始終是不折不扣的狂想一族;游走在城市之中,沉睡在字裏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