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人民幣擴資本帳 恐又一場空歡喜

國家領導人向香港大派「定心丸」,力指上海發展國際金融中心,不會取代香港地位。為強化這個看來門面的說法,表明中央會探索人民幣在港直接投資的可行性。這的確是重大的一步,若付諸實施意味人民幣業務在港由經常帳擴至資本帳,將是對香港前景濃墨書寫的一筆,但中央首度開腔提及人民幣業務發展的安排,目前只是「探索」可行性,有待口惠而實至。

中央挺港的用意毋庸懷疑,探索對港開放資本帳亦是真心實意的,因為這是中港的現實需要。從內地角度看,人民幣國際化「開弓沒有回頭箭」,加速進程成為決策的取向,為求穩妥需要香港作為試驗場,順帶也支撐香港金融地位。因此,沒有做不做的懷疑,所謂可行性的關鍵在於早做還是遲做。金融危機風險猶在之際,內地仍有金融開放、人民幣國際化宜從緩計議的聲音,可能影響有關決策。

香港這邊當然是求之心切。香港自引入人民幣業務後,由存款到發債、人民幣貿易結算,可以說是有進度、無規模,以今年為例,截至十一月跨境貿易結算累計僅四點九億元人民幣,存款也不過五百七十多億元人民幣。一言蔽之,就是不成氣候。人民幣業務呈現「雞肋」般的狀態,是處於發展的瓶頸,能夠擴至資本帳,將是突破瓶頸,實現規模躍進的重要一步。

然而,香港未能令中央放心的,仍然是香港自認最優勢的自由市場地位,資本帳向香港開放,間接等同向其他市場開放,這同中央求穩的政策底蘊構成衝突,也成為可行與否的癥結所在。況且,以目前的現實,看不到可行的能滿足中央認為穩妥的操作,加上金融危機未言消退,資本帳開放對金融安全的顧慮,仍是甚為困擾的難題,影響向港開放資本帳成事。

存在這樣的癥結,難怪本港業界對中央實施這一舉措抱持懷疑。一個強有力的例證,是○七年一度擬引入挺港的「港股直通車」,當時由放聲氣以至研究,到不見車開來的不了了之。現在也不過是放聲氣「探索」可行性,隨時有機會一輪探索後,認為不可行而收回初衷。開放資本帳這顆「定心丸」,形同含口裏難嚥,短期談不上甚麼藥力。

當然,擴充人民幣業務,突破發展瓶頸是金融界殷切寄望的,無論是政府還是業界,都有熱切的陳情和訴求。香港的熱切與中央的為難,是決策需尋求的平衡點。這種現象凸顯了本港發展的隱憂,表現為對人民幣業務的依賴正在加深。消費層面極需來自內地的支撐,轉而投資也有賴人民幣支援,本港內在動力是式微還是外流,不無憂慮。

若確定這是香港發展的必由之路,那麼香港需要做的,除了融合內地經濟的心理準備,在經濟發展綱領以至金融體制上,需要能配合融合的需要。如果不能消除制度性的阻隔,就只能被動等待內地穩妥的沿革,以期創造條件,這樣香港失去的是發展先機。而對制度衝突,香港政府欠缺解開死結的智慧,只知向中央索要政策,即使得到口頭承諾,最終也因為實際操作行不通,淪為「港股直通車」那樣一場歡喜一場空的「翻版」。眼下,中央開出了資本帳開放的期票,能否兌現不是全推到中央那裏,港府恐怕也要為促成做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