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人民幣可承擔儲幣責任嗎?

美國開始退市兼暗示不久將來會加息,美匯作勢轉強,一舉扭轉市場對美元的悲觀情緒,曾經相當流行的「美元崩潰論」被拋諸腦後,建立新國際儲備貨幣取代美元地位的呼聲亦沉寂下來。中國是新儲備貨幣的主催者之一,多次批評美國的貨幣政策不負責任,肯定不會因為市場的短期變化便放棄這個遠大理想,各方有識之士更是不斷出謀獻策,希望人民幣加速國際化,有朝一日成為與美元、歐元鼎足的另一隻儲備貨幣。

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昨天在北京一個論壇上預言,人民幣地位不斷提升,在二十年後追上美歐應該沒問題。他建議內地多利用香港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香港作為離岸中心,以人民幣做資金融通工具,除了銀行及債券兩條渠道之外,應該進一步開通股票渠道,以人民幣作交易單位來滿足外國投資者,讓人民幣的國際需求不斷壯大。任總果然是退而不休!

同場的另一位講者是人大財經委副主任、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吳曉靈,她認為人民幣要成為受歡迎的跨境貿易結算貨幣,必須有更多投資渠道,否則在境外持有人民幣得物無所用,無吸引力可言。她建議容許外國的中央銀行以人民幣投資內地債市,同時設立「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機制,可以投資於內地股市。吳曉靈是人行退休官員,順理成章心繫內地市場。

綜合兩人的觀點,關注各有不同,實際殊途同歸,都是從增加境外人民幣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入手,因為市場愈大,需求便愈大,國際化水到渠成。不過,兩人都是着眼於技術性問題,嚴格來說層次甚低。當然,解決技術問題是必須的,但最關鍵仍然是中國是否有能力、有決心及有意願,承擔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種種責任與後果,涉及主觀及客觀兩個層面。很明顯,中國確有主觀意願,客觀環境卻不成熟。

一般來說,一種貨幣要成為公認的國際儲備貨幣,需要符合三個條件。首先,經濟規模夠大,是產品及服務的主要消費國,才會有大量貨幣需求。其次,宏觀經濟政策穩定及有公信力,確保貨幣價值,才會令人安心長期持有。第三,貨幣需要國際化,可以自由流通和交易。以一個湖作比喻,必須有龐大儲量,有能力廣納百川,外面風起雲湧仍能保持平靜,流入或流出的水量再多,仍然不動聲色。從這個角度來看,任志剛及吳曉靈的建議,只是談及如何把湖水與外面接通,但這個湖本身經常大起大落,時而洶湧時而低潮,又怎會令人有信心呢?

中國的經濟總量已進身全球三大,經濟質量卻極不穩定,投資往往一擁而上,自我平衡調節的能力低,易受外圍影響多於作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器。宏觀經濟政策亦難以捉摸,今日鼓勵投資起飛,明天要求緊急着陸,何來公信力。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難免大起大落,國際資金自然大進大出,直接影響匯率與利率,要穩定市場對人民幣的預期並非易事。國際財經雜誌《福布斯》指出全球近在眼前的七大金融泡沫,當中竟然有一半直接或間接與中國有關,便是最佳寫照。中國人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如先做好前三項,再講人民幣平天下也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