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今年內地放貸強勁,為內銀鋪上一層揮之不去的壞帳陰霾,惠譽發表報告指,內銀在今年上半年的貸款表現令中期壞帳急升風險增加,而內銀未有披露的信貸交易亦令人憂慮,若未來兩年有內銀的信貸風險和資本情況出現重大惡化,惠譽或會調低有關評級。
理財產品「出術」增信貸
實際上,內銀下半年藉信託平台發行理財產品,再用所募集資金變相發放貸款。統計顯示,十一月份內地銀信合作理財產品整體發行規模達3,400億元左右,創下年內新高,當中信貸資產類產品佔比過半,但有關方式已遭監管部門叫停。外電引述消息透露,中銀監已正式向各商業銀行和信託公司下發通知,明確規定「銀信合作」的理財產品,不得投資於發行銀行自身的信貸資產或票據資產。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表示,目前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約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主要就是信貸類理財產品。他估計,今年銀行信貸類理財產品帶來的信貸增量約為1萬億元,若將這部分計入,則全年實際新增信貸將突破10萬億元,料禁令出台後,明年初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將大幅回落。
明年新增貸款料升20%
展望未來,惠譽預期內銀明年的新增貸款達8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0%,外電引述交行董事會秘書杜江龍表示,該行明年的新增信貸約為3,000至5,000億元人民幣。此外,貸款急增一直營造內銀集資陰霾,建行副行長范一飛表示,內銀資本充足率高,市場不必為此而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