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場金融海嘯,暴露評級機構的水準參差不齊。消息透露,證監明年會研究是否要求在港的評級機構,須獲證監會發牌,才可在港進行評級服務。
金融海嘯後,二十國集團(G20)及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等,均表示關注評級機構的監管問題。國際間的共識是,關注評級機構的透明度、潛在利益衝突、對投資者及發行人的責任、評級過程的質素及公正性,以及非公開資料的處理等。
據了解,證監會將會留意G20及IOSCO等對評級機構的監管趨向,明年研究是否需要在港設立辦事處的評級機構,需獲發牌才可進行與香港相關的評級服務。
高評級企業「爆煲」
市場人士贊成研究將評級機構納入發牌制度,指出評級機構未能在金融海嘯預警,不少企業及金融產品更在「爆煲」前獲很高評級,故有需要納入監管。
現時全球主要有三大信貸評級機構,包括標普、穆迪及惠譽,均以商業模式營運,為企業進行評級,但會向對方收取評級服務費用。
消息指出,證監會明年亦會多放資源在對沖基金、場外交易等監管上。證監會亦擬於明年第一季公布有關增加沽空披露的諮詢總結。近年新上市公司數目明顯增加,當中有部分於上市後「走樣」,加上愈來愈多內地機構成立企業融資部門,消息指出,證監會亦將會檢討保薦人制度,因為上一次的規管檢討已是3年前,現在是時候進行檢討。
促檢討介紹上市
以介紹形式上市的亞果(00073)及心連心(01866)首日掛牌接連出現股價波動,消息人士指出,證監會認為港交所(00388)有需要檢視介紹形式上市的制度,如何增加有關股份的流通量、甚至可研究莊家制度等。據悉,證監會亦正在跟進有關的不尋常股價交易。
政府將於短期內公布股價敏感資料披露有法定責任的諮詢文件,消息人士指,證監會認為沒有需要設立另一個審裁處去處理有關事宜,因為現時已有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MMT),且不少個案由證監直接轉交法庭處理。